南方責任投資行動發布《中國證券行業ESG報告》:金融“戰疫”哪家強?
研究員楊坪、王媛媛
危難時刻,最能考驗力量。
4月8日零點,武漢正式解封,成為國內抗擊疫情撥云見日的標志性事件。
回顧三個多月來的“戰疫”,以券商為代表的金融行業為穩定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實體經濟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同規模實力、不同業務結構的券商在戰疫中的表現也各具差異,一方面,數據是研究各家券商社會責任投入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也是考量券商在市場突發情形下展示應對能力的一個切面。
南財智庫、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責任投資行動研究團隊研究了各大券商在疫情期間的“抗疫部署”,對券商的實物抗疫行為、與疫情相關的展業情況、極端經濟事件和證券行情下的風險應對能力,以及“抗疫”期間的市場維穩舉措等。
基于上述四個指標,在三個多月的抗疫周期中,湖北省內421家券商營業部被迫暫時關閉,各大券商紛紛轉移到線上展業;投行團隊實地調研悉數暫停,但不少券商還是通過前期準備與線上訪談、核查等工作,持續推行股權融資、并購重組等業務,協助證監會“云審核”;物資、資金緊缺,大量證券公司助力企業開展疫情防控債或資產支持證券類工作,服務實體經濟“戰疫”。
整體而言,隨著市場走弱,兩融、經紀等業務顯著下滑,65家披露月報的券商1-3月實現營業收入731.04億元,同比下降1.84%,實現凈利潤310.34億元,同比-7.75%。
行業內馬太效應明顯,大型券商應對極端經濟事件的能力明顯強于中小券商,中信、華泰、招商等龍頭券商業績一季度同比仍穩定增長,身處疫情中心的天風、長江營收及凈利潤大幅下降。
隨著國內疫情企穩,以及各項防疫政策扶持與“綠色通道”,上市券商的股權再融資、債券承銷等投行業務在3月開始放量。從2月5日首只防疫債發行至今,49家券商投入到防疫債發行、承銷工作中,總發行規模高達1851.86億元。2020年2月-4月10日,仍有116家次上市公司完成股權融資,融資金額高達2540.65億元。
戰疫初期:捐款捐物熱度高
在戰疫初期,證券行業實物“抗疫”熱情最高,大多券商都參與到了捐款、捐物資等工作當中。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2月19日,共有89家證券業協會會員單位(含子公司、股東單位等)先后捐贈資金及緊缺物資超過5.04億元。
附圖表:證券行業抗擊疫情物資捐贈匯總表(TOP21)
研究團隊還發現,不少大型券商(含股東和子公司等)除參與現金、實物捐贈活動,還采取了不少“隱形補貼”,如成立基金會、設立專項基金和免除部分企業租金、督導費用等惠及民生的措施,對市場幫助較大,但并不好計算出具體的投入金額。
較為典型的如國泰君安對口幫扶的四川普格、安徽潛山、江西吉安和云南麻栗坡四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成長無憂” 公益醫療補充保險新增針對新型肺炎的補貼項目;光大證券旗下光證租賃對開展疫情防控相關設備租賃業務的企業,予以緩收或減降相關租金和費用;國信證券宣布免去義烏租戶130余萬元租金;中銀證券減免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新三板掛牌企業督導費用等。
股市波動:資管計劃“兜底”
節后開盤首日千股跌停,市場情緒大受影響,為預防市場大幅波動,維持A股穩定運行,南財智庫、21世紀經濟報道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團隊發現,部分券商通過積極認購旗下資管產品、股票質押展期等方式緩解市場壓力,而這一行為也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其中,國泰君安、興業證券、東方證券、廣發證券四家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宣布以自有資金配置旗下產品,合計出資不低于4.7億元;國泰君安對于股票質押協議在疫情防控期間到期,客戶由于還款困難申請展期的,如是湖北地區客戶,可申請展期6個月,由證券公司協助辦理展期事宜,如是其他地區客戶,可與證券公司協商展期3至6個月。
不過整體來看,盡管證券行業不乏國泰君安等對股票質押業務 給予一定緩沖時間的券商,但隨著股市動蕩,質押風險仍在為各大券商的經營帶來危機。
研究團隊發現,2019年至今(截至2020年4月10日,下同),106家券商及其資管公司合計進行了3531筆未解押的股票質押交易,總股票交易時市值為7270.75億元,截至4月10日這些股票的總市值則為7631.01億元。其中400家次企業疑似平倉,疑似平倉總市值為1616.09億元,疑似平倉總市值最高的為中信證券,合計402.21億元,有23筆質押疑似平倉。
附圖表:2019年至今股票質押交易統計(按質押方統計交易次數TOP20)
研究團隊認為,2018年以來多家券商主動調整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定位,采取措施審慎開展增量業務,股票質押業務存量規模持續下降,券商的股票質押“風險”仍須引起重視,尤其是在面對疫情這種突發時刻,更要保持高度警惕。
“疫期”復工:倒逼券商“線上展業”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前大力加碼金融科技業務的券商,等到了大顯身手的一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后A股開市以來,湖北省內421家券商營業部全部暫時關閉。
同時,疫情期間各大券商基本都如期復工,普遍開始線上展業活動,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性。
從2月3日開始,賬戶類業務、權限類業務、產品類業務、安全類業務等數十項業務內容均可實現在線辦理。如通過升級優化PC客戶端和手機App,提供非現場交易;7×24小時全國客戶服務電話、在線提供客戶經理服務電話,保障客戶咨詢和溝通渠道的暢通;引入線上智能客服,及時響應客戶需求;通過App、微信公眾號等官方渠道加強線上業務辦理流程的公示告知。
以長江證券為例,疫情期間,該公司將業務重點移到了線上。數據顯示,其長江e號APP3月份月活數據同比大幅增長70%。3月份線上渠道新開戶環比增長了74.67%,本年度線上新開戶數已提升至全公司的33.91%。
不少券商針對普通交易、融資融券、個股期權、異常交易監控等系統,提前做好信息技術準備,對預約委托業務、融資融券業務合約到期日、清算交收等及時順延,并開展設備檢測、系統準備、應急方案驗證等,做好在途業務、交易日參數等調整工作。即便是總部位于武漢的長江證券,其身處疫情核心區業務仍持續運營。
不過整體來看,1-3月,券商行業整體業務較去年同期仍出現明顯下降,營收、凈利潤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2020年一季度,65家券商實現營業收入731.04億元,同比下降1.84%,實現凈利潤310.34億元,同比-7.75%。
附圖表:券商2020年一季度展業成績單(營收前TOP20)
研究團隊注意到,尤其是進入3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引發全球股市巨震,A股市場也不可避免步入低谷,直接引發券商經紀、兩融伴隨市場走弱下滑。經紀業務方面,3月日均成交金額9217億元,同比-11.25%;兩融業務方面,3月滬深兩市兩融余額共計1.07萬億元,同比+15.49%、環比-3.38%,兩融余額自2019年12月以來連月增加,3月為4個月來首次回落。不過,具體到各家券商而言,展業能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均有不同,馬太效應明顯,規模越大的券商抗風險能力越強。
如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等企業,即便是面臨2020年的極端事件,仍然實現了凈利潤與營收的雙料增長,一創證券、東方花旗等中小券商則在一季度陷入虧損,西部證券、西南證券凈利潤下滑五成以上。身處疫區中心的長江證券在一季度營收、凈利潤幾近腰斬,天風證券營收、凈利潤分別下滑15.28%、16.99%。
亮出“殺手锏”:發揮融資中介職能
整體而言,不管券商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應對疫情,履行社會責任,歸根結底依靠的是券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即作為一名融資中介的投行實力,這一能力也是最能實現精準服務實體經濟“抗疫”,發揮金融機構功能的利器。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無疑給券商的投行業務造成極大困難——無法實地調研考察項目,難以出差承攬新項目等。但即便是在最困難的時期,各大券商都有新增投行項目有條不紊進行,最大力度發揮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據研究團隊統計,2020年2月-4月10日,仍有116家次上市公司完成股權融資,融資金額高達2540.65億元;36家企業IPO申請獲證監會受理。
附圖表:疫情期間(2020年2月至4月)股權融資情況
其中較為典型的案例包括興業證券疫期推進科創板項目IPO,2月11日其保薦承銷的福建賽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光大證券投行團隊也針對湖北省某重點民營企業IPO項目,最大限度提升效率,在2月17日前項目完成公司內部審批;同時,光大證券主承另一科創板企業繳款工作趕上延遲開市,通過與企業進行點對點電話、微信溝通,發動同業券商共同通知,并在新聞媒體發布通告。經過各方合作,最終,294個網下投資者全部繳款完成,未漏一單。
除了股權融資項目外,另一邊,為疫情防控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幫助和支持企業完成重要項目建設和疫情防控工作,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證券公司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債的發行承銷中,這也是券商利用資本市場專業優勢支持疫情防控的重要舉措之一。
今年2月份以來,面向疫區企業或募集資金用于疫情防控相關的“疫情防控債”密集發行。據統計,截至4月10日,49家券商參與發行或承銷的疫情防控債合計206只(包括同一主體發行的多只債券),發行規模合計達1851.86億元,發債類型主要以短期融資券、公司債、中期票據為主。其中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分別參與了38、34、26和26個防控債發行的項目,東方證券、興業證券、國海證券分別中標了“戰疫專題債券”1.5億元、8000萬元和6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原本資本實力雄厚,投行業務穩健的券商外,部分中小企業也發揮了地域性優勢,在防控債發行上同樣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長江證券參與的武漢當代明誠文化體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車都四水共治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綠色項目收益公司債均獲批;與民生銀行共同擔任主承銷商的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億元債權融資計劃獲備案通過,募集資金將優先用于疫情防控。
附圖表:2020年2月-4月各券商承銷融資排名(TOP20)
具體來看,僅公司債券承銷方面,截至2020年3月27日,49家證券公司便承銷完成“疫情防控債”98只,助力20個省份的87家發行人完成融資972.31億元。其中,湖北地區“疫情防控債”10只,發行總規模93億元。
研究團隊發現,券商戰疫行動主要從四大方面展開,首先是實物“戰疫”,通過捐款捐物資,切實保障疫區的物資需求;第二以自有資金認購產品提振市場信心,不過當前由于股市動蕩,此前曾有所消化的股權質押風險卷土重來,仍有不少券商仍存在股權質押減值的風險;三是正常展業,一方面保障股東、企業流動性,疫情期間為實體經濟和投資人提供及時充分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盡管整體行業營收、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企業也抵抗住了疫情對經營造成的壓力;四是切實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提供融資支持,參與各類戰疫專項債、防疫債發行,同時以專業的投行服務抵抗突發事故和風險事件,這也是券商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因此我們研究認為,券商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服務機構,為疫情中金融機構支持防疫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這是證券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但同時證券公司也切實根據用戶需求提供更為專業周到的服務,如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把好信息披露“關”,讓好事辦得“更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