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里斯筆下的丘吉爾
鄭磊/文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間的表現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他本人也感染新冠病毒并住進了ICU,如今幸運出院并贏得了更高的民意。人們在發掘他的過往經歷時,意外發現他居然以前還做過記者、編輯,出版過十部書,還擔任過外交大臣。這些過往經歷和英國歷史上另一位首相相似——領導英國抗擊納粹德國并取得最后勝利的溫斯頓·丘吉爾。實際上,約翰遜在2016年曾出版過一本傳記,《丘吉爾的精神:一個人如何改變歷史》。這本書和其他傳記不同之處在于,它有很多對丘吉爾生活細節的描寫,全方位還原了一個生活中真實可觸的溫斯頓·丘吉爾。作者與這位歷史偉人的諸多相似,也許可以用當下的語境,理解為粉絲與偶像的關系吧。
丘吉爾曾經在歐洲大陸被納粹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孤軍奮戰,拒絕和談,拒絕被納入這個充滿種族偏見和壓迫的“歐洲聯盟”。而鮑里斯·約翰遜成功主導了英國的再次“脫歐”。當然,這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個事件,但共同點是頂著巨大的壓力“逆行”。也許他從丘吉爾身上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
丘吉爾經歷過前兩次世界大戰,而且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曾經冒著槍林彈雨,知道如何子彈上膛,如何扣動扳機,可謂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兵”。這似乎掩蓋了丘吉爾其他方面的才能。比如說他不僅熱愛繪畫,而且年輕時就已經在文壇上遐邇聞名,并最終因《世界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丘吉爾還是那個時代最早駕駛飛機的人,也是最早駕駛汽車的人……盡管作者想盡可能完美地展示這個重要的歷史人物,還是不得不承認丘吉爾的率真性情,并不總是招人喜愛。
作為一個傳奇人物,丘吉爾有很多奇聞軼事,比如他會同時寫好幾本書,每天不斷向助理們口述,這些都會成為報紙文章、演說稿或備忘錄。他出版了31本書,出版的演說集有18卷,8700多頁。他寫的書信和備忘錄裝滿了2500個文件盒。丘吉爾至少讀了5000本書。在作者眼里,丘吉爾有異常充沛的精力和令人吃驚的記憶力,敏銳而善于分析的頭腦,還有出色的文筆和靈光一現的創造力。
從人類歷史進程看,丘吉爾發揮的作用如何強調都不過分。1940年,歐洲大陸基本已經全部倒向希特勒德國。德軍將英軍逼到敦刻爾克,如孤懸在大西洋中的一葉小舟,隔著狹窄的海峽與歐洲大陸對峙。丘吉爾頂住了國內外要求妥協和談的壓力,在明知無法得到美國幫助的情況下,經受住了倫敦日夜被轟炸的考驗,以英倫三島作為杠桿,和盟軍一起最終贏得了解放歐洲大陸的勝利。頗為吊詭的是,希特勒曾經在1932年丘吉爾在野訪問慕尼黑之時,放棄了與丘吉爾會面;而在1940年,他本來有一鼓作氣在敦刻爾克消滅英軍主力的機會,但是他猶豫不決,并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前一個機會可能會導致丘吉爾的主戰主張不能奏效,后一個機會本來可以讓英國失去抵抗的力量而不得不求和。這所有一切,最終成就了丘吉爾這位被視為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偉人。
丘吉爾的從政之路并不平坦,多次失敗和被解職:他要為安特衛普保衛戰被俘的成千上萬英國軍人負責,他的失誤曾導致18萬士兵在加里波利半島死亡……丘吉爾曾經5次失去政壇的位置,屢敗屢戰,一直向前,在登上首相寶座前已經年逾花甲。作者認為這是因為丘吉爾天性強大,而另一個說法是“矮人綜合征”在起作用。丘吉爾身高5英尺6英寸,還有另外幾位歐洲著名政治人物也很矮,比如拿破侖、斯大林等,他們的共同特征是超強的政治能力。丘吉爾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改變歷史的雄心,這似乎也和他的身高很不匹配。
回顧英國歷史,不難看到這是一個從古至今都一直遭遇來自歐洲大陸挑戰的島國,從北歐海盜到西羅馬帝國,甚至國王都經常來自歐洲大陸。災難錘煉了這個國家,深深印刻在其文化傳統之中。鮑里斯這位長著同樣金黃頭發的首相在抗疫中的作為,如果以丘吉爾作為參照,便不難理解。有人把這次疫情比作“大戰”,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人類與傳染病毒之間的戰爭。也許,在英國人的心目中,丘吉爾那類政治人物仍是領導此類戰爭的合適人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