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電子行業圖鑒:總市值緊逼第一 超百家后備軍在路上
6月29日晚,證監會宣布,同意中芯國際科創板IPO注冊。這意味著,A股不日將迎來這家千億市值芯片代工巨頭。
前有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后有中芯國際,一個月內,兩大明星芯片企業登陸科創板的消息,讓半導體行業贏得了高度關注。
日前,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還表示,接下來會有一些重要的半導體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上述表態,更為半導體企業奔赴科創板“熱”添了一把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目前IPO排隊的209家科創板申報企業中,還有29家電子企業。除此之外,隨著新三板精選層轉板政策出臺,新三板超90家存量半導體企業也有望為科創板提供源頭活水。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還有未明確披露上市板塊以及宣布分拆上市的近20家半導體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進入下半年,隨著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形成示范效應,科創板半導體企業的集聚效應有望進一步顯現。
18家公司貢獻4587億市值
截至6月2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共115家,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企業數量排在前列的分別是:醫藥生物行業(24家)、計算機行業(24家)、機械設備行業(20家)、電子行業(18家);按照申萬二級行業分類,電子行業中細分的半導體公司數量為11家。
按總市值排序,醫藥生物行業排在首位,總市值達4904.32億元,其次是電子行業,總市值4586.96億元,再次分別是總市值4275.97億元的計算機行業和總市值3499.55億元的機械設備行業。
也就是說,電子行業18家公司貢獻了4586.96億元的市值,占科創板總市值的23%。而待千億市值巨頭中芯國際正式上市,電子行業總市值將一舉超過醫藥生物行業,位居第一。
從個股情況來看,科創板18家電子企業平均市值達到了254.83億元。總市值排在第一的是瀾起科技,為1136.4億元,在全部科創板公司中位列第三。滬硅產業、傳音控股、華潤微市值亦達500億元以上。
其中,瀾起科技是國內稀缺的內存緩沖芯片及服務器CPU平臺方案提供商;滬硅產業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硅片企業之一;華潤微是第一家回歸的紅籌企業,被業內認為是國產半導體最完整產業鏈公司。
從上述案例可管窺半導體公司在科創板的集聚。而從監管角度來看,用資本市場反哺產業的意圖也顯而易見。這種支持最直接的體現在審核時間上:寒武紀用時68天過會,打破當時審核紀錄;中芯國際審核時間更縮短為19天。
“中芯國際的快速審核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此前已在境外成熟市場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已經得到了嚴格的市場檢驗。”一位投行人士說,“更大意義在于,標志著從資本市場角度支持國內半導體企業的發展,帶動半導體制造業的估值,加快國內芯片國產替代化的腳步。不出意外,兩家公司都將在科創板開市一周年之際成功上市。”
而從估值方面來看,科創板也在顯著提高半導體行業估值。最新數據顯示,除去未盈利的滬硅產業,10家半導體公司的平均估值為140倍,最高達314倍。而26家A股上市半導體公司的平均估值為85倍。
后備軍充足
從方星海的表態來看,接下來還會有一些重要的半導體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那么,這些重要的半導體企業還有哪些?
最新消息顯示,證監會已同意寒武紀、中芯國際科創板IPO注冊。前者被譽為“AI芯片第一股”,是國內該領域首個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200億元;后者則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港股市值超千億元。
除了這兩家明星企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正在科創板IPO審核的企業,發現還有26家屬于電子元器件、半導體行業。
其中,已提交注冊的敏芯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微電子機械系統傳感器研發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已提交注冊的力合微,專注于物聯網通信技術及專用芯片設計開發;已受理企業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計算、控制于一體的全信號鏈芯片設計企業;已受理企業氣派科技主要從事集成電路的封裝、測試業務。
另一方面,新三板企業也是科創板儲備企業的重要來源。
截至6月29日,已有53家企業申報新三板精選層獲受理,其中有10家企業成功“過會”。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新三板半導體企業數量有95家,其中,在IC設計領域的企業為32家;PCB領域的企業有24家;功率器件領域的企業為18家;被動元件企業有13家;半導體材料企業有8家。
此外,據東吳證券研報統計,目前,除了明確表示登陸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公司之外,還有14家半導體公司披露上市計劃,但未明確披露上市板塊。
紅籌回歸、分拆上市案例也在增多。
日前,比亞迪通過內部重組,將比亞迪微電子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并表示比亞迪半導體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將尋求于適當時機獨立上市。科創板被認為是其分拆上市目的地之一。
從上述渠道來看,未來有望尋求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企業就超過130家。
“中期來看,科創板有望出現半導體集聚效應,可能出現A股映射。第三季度中芯國際落地,還有獨角獸寒武紀上市,將進一步改變科創板行業分布格局,預計電子市值占比將躍居首位。”廣發證券策略團隊指出。
東吳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王平陽也認為,“隨著國產替代需求的提升和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半導體上市公司數量有望持續擴容,資本市場也將為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