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角落”背后的少年
“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隨著網劇《隱秘的角落》播出后反響強烈,劇中兩句經典臺詞被延伸至日常中。
《隱秘的角落》作為今年網劇市場的一匹黑馬,從故事情節、拍攝水平、演員演技等各方面均被觀眾津津樂道,同樣也受到業界不少好評。
劇中,三個十來歲的孩子在爬山時無意拍下一樁謀殺案,他們沒有選擇報警將殺人犯繩之以法,而是利用相機里的證據與兇手斡旋,以此獲得三十萬。
與眾多影視作品中青少年天真浪漫、積極陽光的正能量形象不同,這部劇中展現了孩子內心相對陰暗的另一面。情節設定下的三個小主人公都擁有一個不那么完美的原生家庭,這也讓劇集之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為關注重點。
但不容樂觀的是,我國從事兒童心理健康治療與康復工作的醫務人員一直嚴重匱乏,據記者了解,多年來全國范圍真正做兒童精神科的可能只有幾百人,直到近三年來才開始逐漸增多。7月3日,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高級心理治療師馬筠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介紹,“全國中華精神科峰會兒童學組就只有43人,每個省兒童精神學科方面的醫生也很少,但是,僅我們醫院兒少病區平均一年收治的病人門診量差不多達到6000人次。”
另一方面,作為自制獨播的網劇,《隱秘的角落》火遍六月不僅提升了自制懸疑類型劇在網絡平臺播出的地位,也或將對未來線上線下資源,包括線上不同平臺之間流量的再分配產生深遠的影響。
同一天,骨朵傳媒總編輯李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隱秘的角落》能火無疑與劇集的制作水準、演員適配、作品風格等方面有關,更重要的是以短劇集這種形式出現,《隱秘的角落》自身的風格化、電影化成就了它的成績。它背后關注到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等社會事件,無疑讓它的影響力更深。”
原生之痛
不少觀影者說這部劇不僅是一部懸疑片,還是一部原生家庭教育片。
劇中三個孩子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經受了不同的原生家庭傷害。以朱朝陽為例,他成績優異卻并不合群,而這份性格的孤僻卻多少來源于成長環境。父母離異對他的傷害,父親再婚后對他的冷落,母親粗暴而占有欲極強的愛,導致了他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在劇情推進中成為了“壞孩子”。
作為孩子,朱朝陽害怕失去父親的愛,因此當同父異母的妹妹喊著“我要爸爸打死你!爸爸說了只愛我不愛你!”這些成為了壓倒朱朝陽的最后一根稻草。縱觀朱父,他也并不是不愛孩子,他也會帶兒子買新鞋、吃飯、游泳,但這些流于形式的父子時光會在孩子安全感消失殆盡的時刻,將孩子推向失控的方向。
另一個時常流露出超越年齡悲涼的女孩岳普也經歷著支離破碎的童年。明面的主線里,她給弟弟欣欣湊錢治病成為了三個孩子滑向犯罪深淵的導火索,但看似有愛的家庭背后或許潛藏著重男輕女的社會頑疾。盡管影視作品中刪除了原著里對家庭背景父母重男輕女的交代,但一個回憶幻想的情節的保留仍然隱喻著問題,也就是岳普給父母唱歌時,她站在中間完全擋住了弟弟,好似這是只有她和爸爸媽媽的一家三口。這也讓不少觀眾懷疑這其實是一個心機頗深的小女孩。
原生家庭的情感缺失被認為是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逐年上升的主要誘因。據統計,僅2019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有947.1萬對,而離婚卻有415.4萬對,按照離結比計算,離婚率已經達到了43%,中國離婚率已經連續16年上漲。
除此以外,父母“以愛之名”對孩子強加的束縛也同樣引起不少共鳴。
“被逼著喝牛奶”“提醒你泡面、碳酸飲料要少吃少喝,不健康沒營養”……這些看起來的關心與愛護,往往卻給孩子造成負擔,加速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
一個真實的案例是,王女士曾在網上發過求助帖,因為她將女兒成績下滑歸因于女兒愛寫日記,從而撕毀了女兒的日記本。“本以為暫停她寫日記會讓她有更多時間專心學習,沒想到女兒卻用絕食等方式與我抗議。撕掉日記本是我作為媽媽的苦心,為何她一點都不能理解我反而是更多過激的反應來升級矛盾呢?”
心理咨詢師周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比分析道:“中國家庭親子關系最關鍵的就在于溝通上面,只有雙方互相尊重理解,才更容易建立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但不少父母表達情感的方式都比較簡單粗暴,也沒有辦法正常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才導致了青少年在逆反期的時候產生不少矛盾。”
不對稱的醫患現狀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態不容忽視。
馬筠介紹,當前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比如學習困難、網絡成癮、抑郁、考試焦慮、學校恐怖等,以及人際關系方面,比如朋友關系、親子關系,包括同學或朋友關系不好、親子沖突、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等問題;二是心理創傷問題和心理虐待,比如一直被批評、被指責所造成的自卑,還有一些是軀體虐待等。這次疫情期間一些學生因太長時間沒復學產生的急性應激心理問題;還有一類是性問題的,比如說早戀、性傾向障礙、性偏好障礙等。
馬筠指出,青少年相對成年人來說更容易出現情緒的不穩定和緊張狀態。“青少年的心理行為發育從嬰兒期到幼兒期、童年期再到青春期是很復雜的,青春期他們的性器官都在成熟,男女之間性別意識也會分得更清楚。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自我認知就十分重要。當有些孩子不認同自己、經常否定自己,處于一種孤獨、無助的心理狀態時,就會對他們的學業和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而這些心理問題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學業喪失、沒有朋友,甚至在行為功能方面可能產生自殺、自傷行為。因此,我們在治療過程中經常建立一些心理治療聯盟,學校老師、家長、同學、心理治療師、醫生等都在里面,盡量讓孩子后期恢復得好些。同時,在評估方面也會針對不同情況提出治療方案,如果是社會功能的嚴重受損,就需要到專業機構住院治療,如果情況不太嚴重,只是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等影響,就在門診進行早期的干預。”
馬筠表示:“現在需要接受心理干預或者治療的青少年卻不在少數。在我們兒童精神科每年的收治人數都在逐年增長。數據統計,目前我們兒少病區平均一年收治的病人已經從最開始的一兩百到現在的八百人上下,門診量差不多達到6000人次。2019年,初高中學生來醫院做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人數占總門診量的16%。”
除了相關專業人才的缺乏,不少公立醫院將就診科室安排在精神學科門類,也讓不少青少年對此產生抵觸心理。“本來想帶兒子去跟醫生溝通,通過科學的方法解決他的網癮和厭學問題。但是他一看到掛號是屬于精神科,立馬就說自己不是神經病,沖我們發火并且自己離開了。”姚女士談及此事不禁落淚,青春期的兒子非常叛逆而且敏感,自尊心極強的他還擔心被同學和朋友知道去醫院精神科的事情,導致和父母間矛盾加深。
私人心理診所或者網絡心理咨詢等形式由于當前市場存在良莠不齊的現狀,一定程度上難以獲得消費者認可。“無論線上線下,行業內還缺乏統一的規范,往往需要大家自行甄別。目前我的接診都是以‘口口相傳’為主,就是由我的朋友或者曾經找我咨詢、治療過的人再向他們的親朋好友推薦。如果沒有碰到合適的心理醫生,不僅會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嚴重的還可能延誤甚至加重病情。”周菁說道。
引導的缺位
即使是被影視劇作品夸張放大后的這些孩子真的是壞小孩嗎?
《隱秘的角落》里的一個情節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嚴良和岳普想在朱朝陽的生日時給他買個鋼筆卻沒錢,無奈之下打算偷鋼筆的他們卻在準備出門一瞬轉變念頭,從兜里掏出鋼筆主動問店主:“我們幫你搬東西,不要你的錢。你能不能把鋼筆送給我們?”當他們大汗淋漓地搬完幾大箱飲料,得到鋼筆和店主感謝和贊許時,他們坐在臺階上相視而笑,是那樣干凈美好。
沒有絕對的“壞孩子”,他們成為“好孩子”缺乏的是正確的引導。
另一個亙古不變的難題是,學習是青少年唯一的課題嗎?或者說,成績優異的孩子就等于心理健康的孩子嗎?
在《隱秘的角落》里,老師跟朱朝陽母親談話,表示孩子不合群的時候,朱母對老師和孩子的回應都是“孩子在學校只管好好學習就可以了,交朋友是走上社會才干的事情”。因為孩子考試成績是全年級第一,其他的不重要。朱母的這個選擇不僅是失去了一次跟兒子溝通的機會,更是無形中鞏固了兒子孤僻隱忍的性格養成。
對此,周菁表示:“內向的性格不是缺點,外向的性格也不是優點,我們鼓勵尊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求每一個家長都能夠觀察到孩子成長的各種細節很難,但是這件事上,母親若能及時跟孩子溝通,傾聽他和同學之間是否存在問題和矛盾才是更好的解決方式。不需要強行逼迫孩子一定要和誰做朋友,重點是要建立他對正確行為的認同感,他愿意將交友的時間用來看書也是一種選擇。”
“遺傳因素(如父母特征,家族史)、環境因素(如家庭氛圍,學校氛圍,媒體)、居住環境等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當青少年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時,現實中就需要正確的引導,需要父母不停地撥亂反正。”馬筠如是說道。
“絕大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是缺愛而是缺乏關注,就是父母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因此需要父母給予的尊重和學會真正的親子溝通的技巧。如父母對他們情緒的反應,對他們行為的變化和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與引導和陪伴,這個不是用時間就能夠沖抵的,而需要智慧和技巧。”周菁補充道。
影視行業的“童話與現實”
影視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劇中內容會引發觀眾不斷的思考。某影視行業從業人員表示:“我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這樣高質量的好的劇出現,哪怕它本身會遭遇不同的聲音。但是這樣的作品對行業發展來說,是利好的。”
李喬也指出,在年初宅經濟影響下,受眾對在線視頻內容的需求高漲,讓視頻平臺迎來了一次較大的流量上漲,對此平臺快速調整排播計劃增加內容補給,將其儲備在其他重點階段的項目提上前來,一部部積壓劇也高頻出現。“隨著超前點播走向常態化、短劇集不斷涌現,進一步縮減了劇集的觀看周期,這些導致2020上半年上新網絡劇達到了339部,較去年相比,上漲了33%。”
骨朵傳媒也表示通過《十日游戲》《隱秘的角落》,愛奇藝已經將懸疑短劇集打響,雖然受到審查的影響,迷霧劇場剩下的《沉默的真相》《非常目擊》《在劫難逃》《致命愿望》可能短期內不會迅速與觀眾見面,但已經賺足了大眾的期待,深挖不同的懸疑角度,既有傳統的從檢察官、警察等職業視角展開的懸疑探案,也有將輕科幻冒險元素融合的創新打開方式,在懸疑類型的探索上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
“視頻平臺多元加碼,更多的以自制獨播形式打造自己的內容壁壘,而隨著古裝劇與懸疑劇的開打,究竟是一直作為爆款誕生地的古裝劇更勝一籌,還是風頭正盛的懸疑劇能一路高走,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優質的內容始終是制勝法寶。”李喬說道。
而巧合的是,現實境遇中的影視行業冰火兩重天的現狀也與《隱秘的角落》中“童話與現實”暗喻相疊合。一面是網劇的崛起,另一面則是影視行業整體的暫時性寒冬。
目前,電影局官網披露,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國家電影局協調財政部、發改委、稅務總局等部門,研究推出免征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其他財稅優惠政策。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征收方式為影院票房收入的5%,該資金免征配合其他財稅優惠政策。對于內容制作方,國家電影局在其官網披露了加大對重點影片的創作和宣發支持力度的計劃,指導各地出臺幫扶電影企業紓困發展的政策措施。
在影視行業熬過疫情寒冬之后,期待更多好的作品能對社會帶來積極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