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50ETF22日正式發售 機構爭議“建倉時機”建議理性投資
首批4只科創50ETF將于9月22日正式開售。
9月15日,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發布的科創50ETF招募說明書顯示,科創50ETF僅銷售一天——9月22日,并且限額發售,現金認購的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首批發行科創50ETF的基金公司均具有相對優勢,產品發售將受市場追捧。而在目前這個市場條件下,部分投資機構人士也認為,這是建倉科技股的好時機,有利于科創50ETF的發行。
實力大比拼
首批4只科創50ETF跟蹤的是同一指數。事實上,ETF產品的差異更多體現在基金公司整體實力和投資運作管理的精細化運營,以及基金經理的管理經驗上。
“投資人在選擇科創50ETF的時候,可以選擇投資科技股經驗豐富,或是ETF運作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同時也要考慮基金公司做ETF的實力。”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
首先從基金公司做ETF的實力和經驗來看,首批4家獲批科創50ETF產品的基金公司,實力皆可位列行業ETF第一梯隊。
總體來看,4家基金公司中,華夏基金ETF實力最強,它是目前境內權益類ETF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連續16年排名行業第一,總規模超1500億元,市場占比近25%。
在ETF實力上,盡管易方達基金的指數股票型基金規模大約為華夏基金的一半,但它“科技”特色顯著,是創業板的首只ETF開發者,目前創業板ETF規模近200億元。其旗下有中證科技50ETF、中證人工智能主題ETF等產品。
而華泰柏瑞、工銀瑞信的ETF規模略低,但也各具特色。
工銀瑞信基金背靠“宇宙行”工行,擁有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深證100、中證800等多只寬基ETF。
華泰柏瑞基金是券商系基金,團隊旗下股票ETF總規模逾460億元,擁有全市場規模和流動性居首的跨市場滬深300ETF和股票Smart Beta策略ETF。
除了比拼基金公司在ETF的實力和經驗之外,4家基金公司的擬任基金經理也都派出了ETF的主力干將。
華夏科創50ETF的擬任基金經理張弘弢和榮膺,分別具有10年和近5年的ETF投資管理經驗,分別擔任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和高級副總裁。截至二季度末,他們參與ETF產品管理規模分別超700億元、超200億元。
易方達基金派出的是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和資深基金經理成曦,分別具有6年、4年投資經理年限,最新管理規模分別為20億元、459億元。
華泰柏瑞科創板50ETF擬任基金經理為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投資經理年限11年,目前管理規模450億元。
工銀瑞信科創50ETF的擬任基金經理由工銀瑞信指數投資中心投資部副總監趙栩擔綱。趙栩投資經理年限近9年,最新管理規模80億元。
此外,科創板以醫藥、科技類企業為主。記者查閱上述6位擬任基金經理管理的ETF產品,易方達的林偉斌和成曦、華夏的張弘弢都涉及過生物醫藥;華泰柏瑞的柳軍涉及過科技;工銀瑞信趙栩、華夏的榮膺涉及過創業板。
發行建倉好時機?
投資科創50ETF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現在是不是發行和建倉的好時機?
就此記者采訪了多位基金經理,他們在這個問題上有分歧。
“隨著科創板的輻射能力增強,加上人民幣地位的提升,科創板將成為資金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科技創新概念的重要場所,外資加強配置科創板是可以預見的。”柳軍說。
對科創50ETF的建倉時點,柳軍表示,目前來看,近期國內國際形勢仍然充滿不確定性,若科創50ETF在9月底10月初發行成立,可能面臨較好的建倉時點,短期來看四季度美國大選在即,兩黨為尋求中國支持可能做出部分利益妥協,中美第二階段貿易協議有望達成,科技爭端有望緩和,且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也有望在年內落地,屆時貨幣政策可能還會進一步放松,形成一定的利好刺激。長期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代表了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只要看好中國長期發展趨勢,投資于科創板的長期回報大概率將超過投資主板傳統行業。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創50ETF擬任基金經理也表示,“現在市場調整下來了,目前科創50的1300多點肯定比此前1700多點建倉時機好。”
7月14日,科創50指數一度達到1726點,9月15日收盤為1364點,回調幅度已達21%。
但部分私募基金經理則認為,目前仍未到投資科創50ETF的好時機。
玄甲金融CEO林佳義認為,目前科創板50雖然有所調整,但市場熱度較高,估值高企,性價比相對較低。這個階段發行50ETF,即便基金經理投資水平較高,但由于是指數型產品,且產品成立后一個月股票型產品需要將倉位提升到80%以上,意味著持倉組合整體估值必將較高。
“在目前這個時點,可以等待未來深入調整后再開始配置。若本階段一定要配置,只能低配,然后定投,平滑大波動。”林佳義建議。
上德谷投資董事長趙立松表示,“科創50ETF發行會受熱捧。但科創50指數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那么市場的認可和未來的中期走勢可能形成了一個矛盾。我覺得中期科創50還有下調的可能性。”
而科創50ETF現金認購的首次募資規模上限為50億元,4只募資上限即是200億元。由于科創板股票多數是小盤股,所以業內認為,科創50ETF資金對于科創板走勢會形成影響。
但林佳義指出,“對50ETF有一定正向邊際增量影響,能起到維持熱度,甚至帶動市場反彈,但比較難有持續性向好的收益預期。”
而多位基金經理提出,要理性投資科創50ETF。
工銀瑞信指數投資中心總經理章赟表示,“由于科創板上市公司多處于成長期,業績波動性可能高于傳統行業,因此科創50指數及其跟蹤產品科創50ETF的走勢也會體現該特點,投資者需要對此類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建立合理認知和預期。”
楊德龍也建議,“考慮到科技股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建議對科創50ETF或科技股的配置比例不要超過個人投資資金的2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