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跨越周期,旭輝的變與不變
近期上海土地市場火熱。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今年上半年上海土地出讓金破千億,甚至出現單日首金百億。
在這一波拿地潮中,各陣營房企對進入上海表現出極大興趣。除了萬科、中海、保利等頭部房企之外,旭輝、新城、招商、金地、陽光城、萬達、正榮等房地產企業也均有斬獲。
8月上旬,旭輝控股(00884.HK,簡稱“旭輝”)聯手融信拿下一幅位于七寶鎮古美北社區的宅地,溢價率40.55%,總價45.23億,成交樓板價5.48萬元/平方米。
8月8日,旭輝董事局主席林中參加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20屆年會。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林中指出目前已沒有所謂的拿地窗口期,都是看每一塊地的機會。
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資料圖
記者留意到,在當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地塊總價趨高的前提下,為了分散資金壓力,大部分20強房企都傾向于合作拿地,基本上,開發商會把高總價的地塊采取合作方式,低總價的則自己獨自開發。
這其中也包括旭輝。“北京、上海未來拿地趨勢就是幾家房企組財團模式拍地。”林中指出,旭輝目前拿地有一個比例,就是要拿夠當年銷售額50%貨值的土地。公開資料顯示,旭輝7月在杭州、南京、蘇州及西部長期深耕城市接連獲取8宗地塊。
房地產窗口期消失
每一個市場階段都有企業彎道超車。林中認為,房地產行業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已經沒有所謂窗口期,實際上整個行業從2018年開始進入平穩增長期。企業彎道超車面臨的挑戰和風險比高速增長期大很多。“地產行業要求順勢而為,就可以事半功倍;逆勢而為則事倍功半”。
在林中眼里,未來2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依然向好。房企要在微利精細化時代尋找新的有質量的增長模式,未來行業很多規則會改變,企業需要重新適應。那些要成為黑馬的企業,難度和挑戰一定比上一個20年更大。
因此,林中預判平穩增長期內會出現一個現象:“追趕別人不容易,別人追你也不容易”。
“就像戈壁行軍一樣,你看到他在前面500步,但是你追趕他要花很長時間,甚至要兩個小時。因為大家的速度差不多,有些距離要花很長時間,如果增速都一樣,距離就是永恒的。”林中認為,房企進入未來20年的成熟期,面對的行業格局與當前的家電行業一樣,是比較穩定的格局。但他堅信未來20年,房企還有機會,要把握好這個行業的機會,就要提高運營效率。
因此,林中認為,一個企業要平衡好經營手段:利潤太低不行,因為不會有積累,都在損耗。有些企業為了沖規模寧愿虧損都會銷售,這就是在消耗資本,最終會人地皆失。“所以要做好平衡術,每個企業根據自己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戰略,不同的目標去制定各自不同的平衡術。”林中說。
在平穩期中,旭輝高質量增長的前提,就是產品和服務要做得更好。林中透露,核心是提高經營杠桿、降低財務杠桿,經營效率提高的同時財務杠桿不能提高,提高權益的同時降一點合作杠桿,通過經營杠桿穩投資杠桿。“不變的是文化,變化的是組織、機制和管理,繼而帶來效率和活力。”
旭輝的四大杠桿平衡術
作為中型房企的代表,旭輝講求增長的方法論,從公布的截至7月末未經審核營運數據可見,今年前7個月,旭輝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027.2億元,這一數據與2019年幾乎持平。為提高經營效率,旭輝設置了一套財務杠桿、合作杠桿、投資杠桿、經營杠桿的平衡術。
“有些公司把財務杠桿用足,在高速增長期也可以獲得規模快速發展。但是旭輝更多的是通過幾個杠桿的平衡,去穩健發展。”林中指出,在平穩增長期里邊逆勢而為比較難,因為國家要降杠桿,降負債,所以企業要加杠桿就很難,沒那么多工具和機會。
反觀旭輝這兩年,尤其是2019年的業績增速較快,主要是四個杠桿的平衡。“不增長就滅亡。”但林中也強調,增長的時候要考慮到規模、利潤和風險的平衡。
林中認為,在增長的過程中如何做好規模、利潤和風險的平衡很關鍵。比如,有的時候企業將利潤放低一點,規模就容易上一點,因為企業可以主動調低房價;有的時候財務杠桿多一點,投入大一點,規模上去得快一點。林中進而分析指出,如果企業增長速度快,現金流變現能力強,資產的流通性好,回款時間很短,負債率稍微高一點還是安全的;如果周轉很慢,比如香港有些大企業收租物業,那么這些企業的凈負債率就會稍微低一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