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產能臨近 補償制度備受關注
淘汰落后產能一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在經濟發展面臨調結構、促轉型的當前,淘汰落后產能將是實現這一愿景的有效手段,但一直以來淘汰落后產能面臨諸多困難和阻力,某些行業還出現了“越淘越多”的局面,為徹底根治這一頑疾,國家幾下決心,自今年5月6日溫家寶總理表示要鐵腕淘汰落后產能之后,8月8日,工信部公告了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企業2087家,要求這些企業的落后產能必須在9月底前關閉。如此政策可見國家已對落后產能“痛下殺手”。然而兩個月之后,政策能否奏效?在政策下發之后,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將面臨什么樣的抉擇?我們將持續關注。
三令五申過后,工信部終于針對如何快速淘汰落后產能問題,使出了前所未有的關停殺手锏。
繼8月5日下達了今年18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又于8月8日公布了涉及淘汰的具體企業名單,涉及2087家企業,并規定,這些企業的落后產能必須在兩個月內(截至9月底)關閉。引人注目的是,包括中國鋁業、玖龍紙業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及國有大型企業赫然在列。
然而,在“被淘汰”者眼里,國家將啟用什么樣的補償機制,通過什么樣的渠道解決人員安置問題、資產處置問題,以及誰來最終接盤現有的資產和產能?目前看來一切尚屬未知。
誰來負責賠償?
“光陜西省榆林市的府谷一個小縣城,就有40家企業被工信部納入了必須淘汰的限令名單之中,即便如我們預料的那樣,能夠在9月底之前將這些落后產能完全關停,可是,誰來為這些民營資本投入巨資興建起來的生產線進行補償,通過什么樣的渠道和方式完成補償,這恐怕不僅僅是縣長、市長,乃至省長都在撓頭的問題。”榆林市政府一位參與落后產能淘汰工作的官員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詢問時坦言,“現在的民營老板非常聰明,國家要求關停,他們肯定會執行。問題是,老板們問我們,當初項目上馬時,都經過了層層審批和驗收,如今政府要求關閉,我們的投資誰來補償?”8月8日,2087家企業名單甫一公布,該官員就接到了無數就此質詢的電話。
以進軍“全國百強縣”為目標的府谷,是陜西省能源化工產業非常集中的區域之一。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該縣安排能源化工產業及配套項目多達66個,其中上半年已開工48個,完成投資61.9億元。
一家在府谷頗具規模的煤化工老板,2010年就斥資數億元上馬了一套全新的生產線,令他措手不及的是,新生產線還沒有建成,老生產線卻又遭到了政府的狙擊。在這家民企從事高級管理工作的高先生告訴記者:“無論老線還是新線,都是政府同意建設的,如今要求關閉,我們正在與地方政府協商,要求給予固定投資總造價80%以上的經濟補償。”高先生說,早在今年4月底,老板在山西省境內投資的一家中型電石廠就遭遇到了當地地方政府施行差別電價的限制,為此,集團內部經過多方論證,迄今已經規劃好了1套裝機容量為12.5萬千瓦時的自備電廠,但現在看來,這些應對政府采用市場化調控手段而生的措施,已經遭遇到了突然死亡。
誰也沒有想到,實施差別電價這一殺手锏之后,工信部還會明確要求限時關閉。
“顯然,之前的市場化調控手段沒有能夠剎住過剩產能的投資欲望,此番政府痛下殺手,希望從根本上解決過剩矛盾。”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指出,政府如此作為,一定也考量到了后期可能引發更大范圍的經濟補償問題和產能轉移問題。據他估算,2087家“被淘汰”企業,最終可能帶來超過1000億元以上的經濟補償費用問題。
事實上,自年初多部委重啟淘汰落后產能事宜以來,如何解決經濟補償問題就一直相當棘手。內蒙古、山西等個別省份此前已經出臺了補償標準或辦法,但這些標準都沒有公開,具有很大的暗箱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鋼鐵等落后產能淘汰方面,工信部早在2009年就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多部委開始協調制定落后產能淘汰細則的具體補償標準,但從現有信息看,“關”字當頭,無人談錢。
不過,河北省一地方官員告訴記者,此次關停淘汰的分兩類企業,有的企業如果是合法的,但因為產能不符合產業政策而面臨拆除停產的,政府將給予一定補償;另一種情況是這個關停的企業完全是非法的,在投產前沒有任何審批手續,這種企業直接面臨的是取締,企業主還可能面臨被罰款。{page_break}
誰來接盤?
誰來接盤現有生產線上的工人安置問題?淘汰數量較小的地方政府壓力不大,但像河北、河南、山西此類省份,未來如何安置上萬名富裕勞動力?這會不會造成維穩的壓力?
“地方政府最關心維穩了,但這次淘汰的多是民營企業,相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員工維穩壓力要小一些。”上述河北官員對記者表示。
長期關注淘汰落后產能事宜的私募基金經理金濤認為,比以上兩點更值得關注的是土地問題。落后產能的設備非常好處置,大不了一賣了之,但土地是建設用地,無論地方政府,還是各類企業,都不會讓這些最值錢的資源閑置起來。“簡言之,最終被淘汰掉的產能,仍然會被轉移到更大的生產線,或者其他地方,再形成新的產能。”金濤說。
2087家“被淘汰”企業名單,中國鋁業赫然在列。該公司連城分公司(原蘭州連城鋁業)一套年產4萬噸電解鋁(100KA×172臺電解槽)的生產線被工信部明確要求兩個月之后徹底淘汰。
“像中國鋁業如此巨無霸,我們認為淘汰4萬噸產能對其業績構成幾乎不會帶來任何影響,換個角度理解,這172臺電解槽可能會被拿掉,但很難保證中國鋁業不會在安置這些100KA電解槽的地方上馬更大的電解槽項目。”金濤由此認為中央部委與地方政府、地方利益與各類企業之間即將進入新的博弈周期。
種種跡象顯示,無論經濟補償標準是否能讓“被淘汰”者滿意,為了解決誰來接盤“被淘汰”生產線上遺留下來的勞力安置問題,設備、土地等剩余資產盤活問題,以及地方政府如何確保財政收入不滑坡等問題,工信部嚴厲淘汰落后產能的鼓點才剛剛敲響,而不是結束。
但在知名戰略發展專家武建東看來,無論如何進行經濟補償,還是以后涉及到誰來接盤過剩產能等問題,很可能伴隨國家或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啟動“十二五”規劃的新一輪建設高潮,通過建設新的更大規模的產能,而將以上問題完全消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