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奢侈稅將出 房價應聲下跌
與內地一脈相承,高房價在寶島臺灣同樣存在。今年年初,上海和重慶開征房產稅,至今關于法律依據和實際效果尚存爭議。同樣面臨著高房價問題的臺灣地區,也將在本周五審議“奢侈稅法案”。“奢侈稅”為“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的俗稱,劍指打壓臺灣房地產投機行為。此舉在臺灣一石激起千層浪,樓市投資客緊急移出物業,套利動機明顯增加。
反觀內地,類似的房產稅卻未起到應有的效果。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因為房產稅稅率偏低,目前行政調控手段如限購反而更有效果。隨著調控深入,預計房產稅的作用會加大。
奢侈稅效應短期立現
2010年,在臺灣“十大民怨”評選中,高房價位居其首。這是臺灣推出奢侈稅并把房價也列入其中的原因。
“持有非自用住宅的房屋及其坐落基地、空地,在兩年內移轉,將分別按照實價課征未滿1年者15%、1到2年者10%的奢侈稅。”4月6日,臺灣地區“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通過初審的奢侈稅草案中,如此規定。
雖然奢侈稅案目前還處在審議階段,但臺灣房地產市場反應強烈,房價應聲下跌。一份臺灣房屋中介業者網絡調查顯示,開征奢侈稅后,86%的網友認為房價會下跌,其中41%的買方認為房價將下跌一到二成。
臺灣樓市傳統的“3.29”黃金檔期在奢侈稅的風聲中遇冷,整體預售市場的成交量比奢侈品稅政策公布前下降了七八成。有業者預測,中介機構將從目前的9000多家銳減三分之一。據臺灣貨幣政策主管機關3月28日公布的數據,島內銀行2月購置住宅貸款余額為51900億元,較1月的51905億元減少4.95億元,房貸余額自2009年3月以來首現衰退。
據臺灣房屋中介機構統計,目前,臺北市中心、臺北郊區和新北市房屋市場中,房屋賣方的“獲利了結”動機明顯。由于預計會對一兩年內轉手的房屋征收重稅,房主持有房屋的信心正在動搖。
奢侈稅中把預售房屋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對此,臺灣ERA不動產總經理特助李恒宇認為,推動房價的動力實際上多來自于預售房,二手房從其量只是藉預售房的光環增加一些售價,無力也無法成為高房價的兇手。以臺北市信義大安區為例,預售房的價格每平米已經超過100萬元新臺幣,而二手房只有50萬元新臺幣左右。 {page_break}
內地稅收調控稅率偏低
臺灣推出奢侈稅,這與世界各地推出的針對短期房地產投機行為的稅種,有異曲同工之處。
據悉,香港也在去年11月為遏止樓市炒風推出了額外印花稅。根據有關措施,在2010年11月20日以后在香港置業,有關物業在持有6個月或以內被轉售的話,就必須繳交15%的額外印花稅;在12個月和24個月內轉售,則分別要繳交10%和5%的額外印花稅。
今年年初,上海、重慶宣布開始試點房產稅,上海征收對象為本市居民新購房且屬于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本市居民的新購房,稅率為0.6%;重慶征收對象是獨棟別墅高檔公寓,以及無工作戶口無投資人員所購二套房,稅率為0.5%-1.2%。
相比較于臺灣和香港10%-15%的稅率,內地針對房產及房產營業所得所征收的稅率是小巫見大巫。
張大偉認為,目前我國房產稅所起的調控作用并不大,難度也并不大。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楊紅旭認為,房產稅作用不大的原因,在于內地房產稅稅率太低,實施效果并不明顯。“新國八條調控所起到的作用比房產稅的作用還要大得多。根據國外的經驗,需要征收1%-3%的稅,才是相對合理的稅率。”
打擊投機的備用彈藥
如果房產稅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那我國房地產市場針對非理性投機行為的調控出路在何方?
張大偉認為奢侈稅對內地的借鑒意義不大。“在目前情況下,如果動用嚴厲的稅收政策對非理性的投資投機行為進行打擊,反而會把壓力轉移給買方。”
在張大偉看來,目前內地打壓房價和投機行為更多是通過政策和管理,靠限制購買資格來打擊房價,內地這種措施更多地是在抑制需求。
“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不使用這種行政性抑制方法,因為港臺是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他說,在不同的經濟體制背景下,內地可以更多通過行政手段限制購買的權力,香港、臺灣則可以通過經濟手段來調控房價。
北京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也表示,從現在看來,國內行政干預如限購,是對樓市投機行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他的一些途徑比如稅收反而不是見效最快的。
楊紅旭表示,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內地可在地產方面實施奢侈稅。“目前內地的調控如果沒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房價還不能降溫,那么像這種針對短期投機行為的重稅還是有作用的。”他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