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再跌近7% 危機公關不如誠心改過
編者按:深陷“瘦肉精”丑聞的銷售數據“出奇”地好是因為公司隱瞞了關鍵承諾。
上周六,雙匯發展發布公告承認,公司確實承諾對經銷商可100%退貨,損失由雙匯承擔。然而,雙匯并沒有解釋此前隱瞞這一信息的原因,也并未明確是否將為誤導投資者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截至今日收盤,雙匯發展報58.52元,大跌6.96%,成交44.68萬手,成交額居兩市排名第三位,盤中還一度跌停。
雙匯被質疑隱瞞關鍵承諾
4月19日,雙匯發展對瘦肉精核實情況進行公告并復牌。公告中,雙匯發展闡述了目前鮮凍品及肉制品日均發貨量,已恢復至2011年3月上半月平均日發貨量的70%~80%;日回貨款9000多萬,恢復至3月上半月平均日回收款的72%。
經過連續兩個跌停之后,4月21日雙匯終于打開跌停,全天微跌0.24%。正當機構和散戶準備松一口氣時,上周五一則消息又把雙匯發展推上風口浪尖。
報道稱:雙匯在上海冷鮮肉幾乎絕跡,北京地區個別超市火腿腸銷量萎縮超五成,華南地區銷售遇冷,而成都地區雙匯產品仍未上架,多數經銷商的銷量大幅下滑,下滑幅度少則五成,多則八成。公告和現實之所以出現這么大的出入,是因為雙匯承諾,經銷商在5月份之前未銷售完的產品,可以無條件退貨,且退貨的產品損失不用經銷商承擔。
正是因為雙匯有這樣的承諾,因此外界質疑認為,經銷商不承擔風險,因此可以不考慮實際銷量而大肆鋪貨,才有了之前19日公告中“出奇好”的銷售數據;同時由于雙匯披露的是隱瞞了重要承諾的銷售數據,這一信息也將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針對上述消息,上周五早上,深交所再度發公告稱:因媒體報道了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未披露的信息,經公司申請,本所將于4月22日10:30起對雙匯發展進行臨時停牌,待公司刊登相關公告后復牌。
雙匯回應:承認有100%退貨政策
針對媒體有關隱瞞關鍵承諾的報道,雙匯發展(000895)發布澄清公告稱,與此前的退貨政策相比,公司制定的新退貨政策承諾,2011年5月1日之前生產的過期滯銷品退貨政策由原雙匯承擔50%調整為承擔100%,并在退貨范圍中新增加了臨期產品;其他三類滯銷產品的退貨政策均保持雙匯承擔100%沒有變化。
雙匯發展在最新的澄清公告中還表示,公司業績與已披露的業績預告、業績快報不存在較大差異。
分析:會直接影響投資者決策
有分析師認為,正是因為雙匯此前披露的是隱瞞了重要承諾的銷售數據,這一信息也將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在不知道數據背后還有相關承諾的情況下,因為看見良好的恢復數據買了雙匯發展的股票,屆時經銷商出現退款,恢復進程達不到先前的預期,股價下跌,投資者的損失又該由誰來承擔?
數據顯示,去年共有169只基金持有雙匯共2.16億股,雙匯發展此前連續三個跌停,基金公司損失已超過50億,其中最受傷的是持股數量最多的興業全球基金。
基金也讓雙匯噎著了
截至2010年末,共有164只基金持有雙匯發展,總計達2.16億股;其中,更是有16只基金持有雙匯發展的比例超過基金凈值的5%。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投摩根中國優勢至少減倉約一半雙匯發展。此外,博時和興業全球旗下均有兩只重倉雙匯發展的基金減持了該股。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報顯示,大成景陽領先一季度加倉雙匯發展30萬股,大成核心也在一季度時加倉雙匯發展20萬股,必然導致大成基金的損失加劇。
離奇唱多報告被指忽悠 30家券商集體失語雙匯事件
銀河證券分析師董俊峰在雙匯“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曾多次離奇唱多,引來一片質疑之聲。而中投證券也是幾度“強烈推薦”,4月18日,該券商研究員張鐳表示,雙匯復牌后將創造絕佳的中長期買入機會;4月21日,雙匯已經兩個跌停時,張鐳再次發布報告“強烈推薦”。
這些研究報告遭到投資者的嚴重鄙視。有投資者表示,這些和雙匯“一個鼻孔出氣”的研究報告應當當作垃圾丟掉。某知名券商分析師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瘦肉精”事件前,對雙匯發展出具研究報告的券商多達30余家,事件曝光后,僅有6家券商出具了對此事件的點評報告。近30家券商集體“失聲”,已從側面反映出主流券商對該事件的態度。
雙匯表現“秀”味十足 危機公關還是誠心改過?
自3月15日,含“瘦肉精”的生豬流入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一事被媒體披露以來,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危機”,雙匯集團展開了一系列自救行動。然而,雙匯的自我救贖卻顯得頗具“秀”味。
3月16、17日,雙匯集團連續兩天在其官網上就“瘦肉精”事件發布聲明,向消費者致歉,責令濟源分廠停產整頓,將每年的3月15日定為“雙匯食品安全日”。
而最具戲劇性的場面發生在3月31日,當天舉行的雙匯集團萬人職工大會上,與雙匯集團負責人萬隆鞠躬致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出現了經銷商高呼“雙匯萬歲、萬總萬歲”的驚人場面。
4月6日,雙匯集團重慶區域馬姓經理為讓市民相信重新上架的雙匯產品是安全放心食品,帶著促銷人員現場大吃雙匯火腿腸。
更讓人質疑雙匯道歉和改正誠意的是,4月18日雙匯公告公布了“瘦肉精”事件調查結果,稱“瘦肉精”事件是由于個別員工在采購環節執行檢測時沒有盡責,致使少量“瘦肉精”生豬流入濟源分廠。
備受質疑的數據也出現在4月18日雙匯發展發布的公告中。公告稱,3月23日,雙匯集團召開全國經銷商大會后,各地逐步恢復雙匯肉制品及鮮凍品上架銷售。目前,鮮凍品和肉制品的日發貨量分別為1500多噸和3200多噸,分別恢復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發貨量的89%和71%;日回收貨款9000多萬元,已恢復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回收貨款的72%。
在經歷如此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后,經銷商不僅口頭上喊著“雙匯萬歲”,更是通過實際行動促使雙匯產品日發貨量和日回收貨款回升如此之快,經銷商的熱情程度,實在讓人驚訝。因此,網友紛紛質疑,這場“秀”味十足的危機公關到底有多少誠意?
類“雙匯”問題層出不窮,市場何時不再輕言“原諒”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最關注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雙匯發展是占據全國40%市場份額的肉類加工的龍頭企業,卻暴出“瘦肉精”這樣關乎企業誠信和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
更為公眾感到疑惑的是面對“瘦肉精”事件,雙匯發展展現出的系列行為和措施。包括“也是受害者”“經理大吃火腿腸”“喊董事長萬歲的萬人道歉大會”以及公告披露不實質疑等等。這不免讓人懷疑雙匯發展在“瘦肉精”事件發生后的種種表現,是誠心改過,還是“秀場”公關?
有專家認為,雙匯發展在“瘦肉精”事件出來以后,不是認真反思自身問題,而是忙于計算自身得失,并意圖運用公關手段僥幸過關,最終損害的也是企業自身。
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陸磊則認為,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屢禁不止。這說明我們的市場、主管部門為了各自的利益和考量,有可能會成為這類企業的兜底者和保護者,對食品安全問題太容易“原諒”和“忘記”,讓這些缺乏誠信和道德的企業輕易“過關”繼續“紅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