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中國經濟正在“發高燒”
“今天天氣這么悶熱,大家從各地趕來聽我的演講,肯定是想聽我說真話。”昨日,在成都復地“復城國際”項目推介會上,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表示,中國的經濟正在“發高燒”,而宏觀政策只是“退燒藥”,病根實則源于中國存在的制造業危機。而目前國內各項理財投資也進入了“高風險、低收益”的階段。
中國經濟生了“制造業危機”的病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04459億元,同比增長9.6%。但郎咸平認為,中國經濟繁榮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目前正在“發高燒”,而且一直高燒不退。
中國經濟到底生了什么病?郎咸平說,生了“制造業危機”的病。
“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軟肋,是中國經濟‘發高燒’的根源。”郎咸平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定位為“制造業大國”,但是由于不重視制造業的非制造環節,如產品研發設計等,結果使中國喪失了產品定價權,企業90%的利潤被歐美取走,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手機。
“現代戰爭是沒有硝煙的戰爭。”郎咸平稱,一方面,歐美布陣好了匯率大戰和成本大戰,人民幣對外仍在不斷升值,進口原材料的價格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宏觀經濟政策只是在大量地吃“退燒藥”,稅費政策、勞工政策、貨幣政策的偏頗也使得制造業危機越來越嚴重。
理財產品警惕成為“次級債”
對于目前火熱的銀行理財產品,郎咸平也表示出了擔憂。郎咸平說,目前,很多銀行理財產品既不擔保回報,也不擔保本金,投資方向很多又流向房地產市場。而房地產又受到政策調控,風險也很大。所以,郎咸平建議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問清楚理財產品投資的標的物是什么、資金去了哪里。郎咸平稱,部分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可能會成為“次級債”,消費者需要提高警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