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中:短期可減稅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相關資料顯示,當前我國不少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僅限于注冊資本達到500萬元以上,一年營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以及成立兩年以上時間的企業。對于注冊資本500萬以下的企業,將之認定為微型企業,并不在中小企業貸款的范圍內。
而且,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批程序相對復雜,企業從申請到拿到資金都有一個放款期,審核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比較花費時間,很多中小企業財務不規范,經營收入不在公司入賬,往往貸款時出現各種問題。各家商業銀行在信貸收緊的背景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也水漲船高,商業銀行的利率目前各不一樣,上浮范圍基本上處于20%-50%之間。
另據統計,當前我國80%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30%的中小企業資金十分緊張,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通過自籌、民間借貸和地下融資的方式籌集資金。
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此前針對中小企業經營現狀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當下江浙一帶的確有半歇產(開工率在50%以下)的狀況存在,寧波、溫州、湖州的半歇產比例在16%-17%上下,而杭州、臺州、金華的半歇產或歇產比例依次為22%、21%、20%。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資金短缺。
針對當前銀根緊縮,中小企業普遍遭遇貸款難、經營壓力加大的問題,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浙江富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林中近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page_break}
民間借貸活躍存在隱憂
趙林中表示,現在不少企業感到“貸款不行,不貸款也不行”,而且想貸款還貸不到。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大幅增加,誘發民間借貸日趨活躍。高額高利高風險的民間借貸潛伏著社會不穩定的隱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的調查報告中也顯示,很多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中大型企業也轉向民間金融市場融資,使得需求增加,從而推高了民間借貸利率,導致小企業融資成本增加。目前浙江的民間借貸利率多為月息2至3分(年息24%至36%),較高的則達4至5分(年息48%至60%)。如此高的利率,壓榨小企業利潤,最終可能導致小企業無力償還而倒閉,會擾亂小企業的正常融資和健康發展。
而資金的緊張還與其他因素產生疊加,就使得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更為不樂觀。
趙林中指出,另一方面,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或高位運行,產品價格難以提高;勞動力成本上升、招工難問題突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經營難度進一步增加;限電、環保等政策實施;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外向型企業避險乏術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使企業雪上加霜。
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實體經濟獲利困難,而企業通過上項目實現轉型升級愿望更為迫切。對此他非常擔心:“這種資金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日益激化,將危及信貸資金安全,影響經濟平穩發展。”
基層銀行與企業“爭利”
趙林中還指出,當前一些基層銀行出現一些“亂象”。
他分別從貸款和存款兩方面對此進行了分析。他指出,一方面,在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差額存款準備動態管理的共同作用下,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空前緊張,按月下達指令性信貸控制規模,存貸款掛鉤嚴密,“有的銀行甚至出現月初放貸、月中轉貸、月末收貸的現象,對金融數據的真實性或統計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響。”
同時,信貸準入門檻大大提高,貸后管理空前嚴格。各家銀行紛紛提高借款人的內部信用等級、擔保條件等要求,造成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加劇;貸款審批時間大大延長、授信審批通過率下降,大量貸款需求被積壓。
另一方面,由于商業銀行考核體制弊端加劇,為保持較高業績增長,各銀行層層下達考核任務,特別是對存款和中間業務的考核更為突出,出現了季末、月末創造存款,使存款大幅度走高,季初、月初又大量回落的奇怪現象。
趙林中表示,據企業反映,因資金供求失衡,商業銀行目前大幅提高利率上浮幅度和回報比例,與去年同期相比,除基準利率提高1個百分點外,利率上浮幅度加上存款回報要求等,一年期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普遍達到12.3%左右,高的甚至超過15%。對于這種現象,趙林中認為企業為獲得資金,只能被動接受。
趙林中將銀行的上述行為稱為“與企業爭利”。{page_break}
其表現一是大幅度上浮利率。商業銀行執行利率普遍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10%-20%,對中小企業上浮幅度更高,達40%-50%;二是提高企業存款回報率。為保持較高的業績增長,各銀行均通過提高企業的回報率提升存款新增量。“有企業稱,為順利轉貸,不得不花錢買存款”;三是貸款到期周轉困難。多數商業銀行按月下達新增規模,且指標較少,導致企業轉貸時間明顯延長。而不少企業轉貸資金為民間借貸,轉貸時間長,就要多支付民間高額利息,增加轉貸成本。
事實上,有專家此前就指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針對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不同企業特點進行服務的多層次信貸供給體系。目前,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銀行業占據金融市場中融資總額的80%以上,這種以大銀行為主體的金融體系促使銀行對企業“扶大收小”,貸款基本向大企業集中。
短期可減免稅收對沖成本壓力針對以上現象,趙林中建議,首先,各種政策宜搭配使用,而不宜單獨使用。例如可以在財政政策方面,對飽受原材料上漲影響的企業給予短期內減免稅收的政策,以直接幫助企業應對成本上升的壓力。
第二,應正確處理貨幣政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通過信貸結構的調整優化,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大對經濟發展重點領域、民生產業等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滿足中小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
第三,建議我國商業銀行應根據國家宏觀金融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完善對基層銀行的績效考核機制。在考慮自身利益訴求和風險控制的同時,應積極倡導銀企合作“同甘共苦,雪中送炭”,在促進銀行業健康發展的同時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形成多元融資體制是根本
事實上,針對中小紡織服裝企業貸款難的這一問題,不少地方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新思路。例如,當前不少地方協會及專業市場積極與金融部門合作,為當地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業務,這在廣東、浙江較多。如廣州中大九州輕紡城與民生銀行、南海世貿紡織城與南海城市信用社合作,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據了解,南海城市信用社授信給南海世貿紡織城3億元貸款額度。對貸款企業,銀行派員參與審核,南海世貿紡織城提供擔保。已有幾十戶商戶申請貸款,款金額50萬元-200萬元不等。此外,這幾年浙江諸暨大唐襪業也與民生銀行合作,為協會旗下100多家襪企提供小微貸款,擔保額度是300萬元-600萬元。
但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還需要系統性考慮和多方面努力。
對此有專家就建議,為徹底扭轉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建議國家盡快構建由大、中、小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信用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典當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多種形式的中小型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個人等組成的多層次信貸供給市場,增加中小規模的信貸供給者數量,通過市場競爭形成有專門的企業愿意根據中小企業特點對其進行金融服務的市場格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拓寬中小企業融資途徑,保障其發展的資金需求。一是應該出臺政策措施鼓勵現有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二是應該切實放寬準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參股或成立多種形式的中小型金融機構。三是應該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從事貸款業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