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造重新崛起 中國鞋企需要換一種思維來競爭
“機器生產的只是標準,而手工追求的才是完美,這就是手工的意義所在。”這是意大利鞋業界的一句名言。
矮木桌上面的紅色油漆已經斑駁,錘子、鞋錐、割刀、鞋釘凌亂地鋪在上面,桌角上膠水罐里插著倒立的刷頭。墻邊立著幾排高大的柜子,里面擺滿了鞋楦。一名鞋匠緩緩地,近乎無限憐愛般沿著你兩只腳的外緣,在紙面上勾畫出雙腳的輪廓……但見每道褶皺,每處凹凸和不規則的地方,他都一一記錄下來,無一遺漏……
這幅富有詩意的畫面,是意大利某品牌鞋的大多數手工作坊里的經典圖景。這畫面,似乎已經被我們所在的這飛速狂奔的時代甩到了腦后。同樣,無論是從司空見慣的副食、家居和服飾還是到高端奢侈的名表、跑車與首飾,均是以手工制造為賣點,并以內在的華、貴、美獨善其身,贏得主流消費市場青睞。
雖然隨著工業革命興起,美國人發明的制鞋機械大大節省了制鞋的時間和成本,但在當眾多傳統手工藝正奄奄一息地被套上玻璃罩送進博物館,“量產”、“規模化”變成商業領域關鍵詞的今天,手工制造鞋子卻并未消亡。
在國內,在鞋企云集的廣州、鶴山、浙江、重慶等地,大部分鞋企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場景,大部分鞋子,從開料、剪裁、雕花、縫面、鞋底、釘跟等許多流程必須由鞋匠用手工完成的。
這與鞋子生產過程的特殊性是分不開的。因為在制鞋行業,每塊皮子都是不同的,要求人隨機應變,對手工要求極高,機器所替代的大部分都是簡單勞動,越來越個性化,適合機器人的簡單機械重復的崗位越來越少等等說明,機器人代替人工,也許可以降低成本,但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暫時還達不到在制鞋流程中廣泛使用的程度。
而手工制鞋受到許多人親瞇的另一個原因是,一雙手工制鞋被賦予了更多的情感認同。鞋子本身是沒有感情的,但設計人員在開發過程中給產品賦予了感情,就如同給產品注入了靈魂,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體驗需求。世界頂級品牌對手工制鞋的青睞也讓這行古老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所以,至今意大利的一些手工制鞋工坊還以一天幾雙鞋的緩慢速度,牢牢占據全球60%高檔奢侈品的市場份額。
然而,中國鞋企放棄自己的手工制造優勢,努力證明自己的年產量有多么多么地大,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在低端市場拼命地掙扎,艱難地生存。這顯然有違制鞋業的生產流程,把自己的優勢藏起來,用劣勢與別人競爭。
反觀其他行業,冠以“手工制造”的產品遍及各行業,其中不乏街面上常見的小吃(水餃、面條)巧打“手工造”成為攬客招牌;作為融入時尚文化元素的家紡、家居和衛浴,也在力挺“手工”創造出的精品;就連代表高端奢侈消費品的汽車、首飾與房產,均在推出系列“手工”打造的經典之作。不難看出,“手工制造”已成為繼“機械化”量產后圈土重來的新一輪革新替代品。
“手工”制造的重新崛起,關鍵是“感觀”征服了市場、“概念”主導了地位。“手工制造”借助“返璞歸真”式的創作靈感,做到產品特征“煥然一新”的效果,迎合了市場對產品同類不同價、同款不同型的消費新趨勢。
面對消費群體逐漸對“手工制造”的青睞,鞋業未來發展趨勢必將面臨著一次洗牌,結局或有可能是“手工”產品的精細最終贏得市場主導地位,而“機械化”量產也必將融入更多的“手工”元素。
中國的鞋企需要換一種思維來競爭,用“手工制造”吹響跑贏市場的號角,或可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