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大規模外流的現狀并不樂觀
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2.58萬億元,刷新單月規模歷史新高;1.32萬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也創下了近4年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月存款大幅減少9402億元。受此影響,1月末,M1同比增長僅有1.2%,比上年同期足足低了14.1個百分點。
兩個重要數據的變化引起市場普遍關注。業內人士認為,根據規律,年初信貸增勢都較為兇猛,存款大規模外流的現狀并不樂觀。目前,流動性仍將維持緊平衡狀態,但央行的貨幣政策不會輕易轉向放松。
存款大規模外流
1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讓市場吃了一驚——存款大規模外流,狹義貨幣(M1)增速罕見地大幅下降。
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1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僅增長1.2%。而去年1月存款增加1.11萬億元;M1增速高達15.3%。也即是說,今年1月存款同比減少2.05萬億元,M1增速同比驟降了14.1個百分點。
歷史數據顯示,央行公布的M1增速僅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過幾次超低的增長甚至負值。按照環比降幅來看,比較接近2012年同期的水平。
從結構上看,1月住戶存款增加1.8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2.44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543億元。由于M1是由流通中現金和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主要構成,這一系列數據顯示出實體企業在當月經濟活動中的某些特征。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博分析,“存款下降明顯,負債結構性問題暴露。”企業存款大幅下降2.44萬億元,這主要是受節前企業集中向員工發放獎金的影響。
光大證券還認為,M1增速驟降源于企業存款的定期化。今年企業活期存款在1月下降超過4萬億元,數量明顯偏大。其中除大部分變成居民手持 現金之外,還有不少變成了企業定期存款。 1月企業定期存款增長超過1.5萬億元,大大高于過去幾年月度增量的正常波動范圍。這可能代表企業對未來增長前 景不太樂觀,因而支出意愿下降。
徐博表示,新增居民存款規模低于新增企業存款規模,也表明利率市場化推進、理財產品增多,特別是近期貨幣市場基金快速發展對居民存款的分流明顯,利率對金融資源的調節作用凸顯。
新增貸款超預期
與存款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增貸款。央行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2萬億元,同比多增2469億元。盡管此前業內對1月份的信貸增長已經有了超過萬億的估計,但達到1.3萬億以上還是略有些超出預期。
分析認為,“一季度銀行傾向于盡早投放貸款,這樣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另外2013年四季度信貸額度收緊得厲害,一些項目積壓也在1月得以釋放,這是造成1月份貸款沖量的主要原因。 ”
從結構上看,中長期貸款明顯反彈。居民中長期貸款從去年12月的1147億元回升至3121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從去年12月的302億 元回升至5042億元。分析人士認為,這顯示去年年末信貸額度緊張,銀行普遍壓縮中長期貸款,這些積壓的貸款在1月集中釋放。中長期貸款的回升,可能會助 推投資增速的回升。
對于全年的信貸投放,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判斷,2014年,經濟增速放緩、利率市場化、經濟去杠桿、資本流動規模和方向改變都將對信貸供需 關系產生重大而深刻的影響。預計信貸投放速度將較2013年進一步放緩,新增貸款9.8萬億至10萬億元,對應余額年同比增長13.6%至13.9%。
有觀點認為,今年的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將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
貨幣政策難放松
雖然1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中,存貸款相關數據仍然呈現出一片“錢緊”景象,但業內普遍認為,當前的貨幣政策尚沒有調整的跡象。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就表示,未來流動性緊平衡將是常態。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對媒體表示,當前的增長放緩和通脹下行并不足以引致貨幣政策放松。 “與目前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其他經濟體不 同,我國的房地產泡沫不僅沒有破裂,而且還在膨脹,信用擴張速度還比較快,金融體系和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還在上升。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性突出,當局放松貨 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的空間有限。 ”
也有觀點認為,貨幣融資平穩,政策難緊難松。海通證券姜超就表示,在新增信貸超預期、存款大規模外流、M1增幅大降至1.2%的背景下,意味著貨幣政策將難收緊,但信貸超增下貨幣亦難松,未來或維持中性格局。
與此同時,“錢緊”的現象一再出現,也讓業界對當前的金融配置效率提出更多看法。
分析人士表示,近幾年的信貸資金,并沒有能夠有效投入到實體經濟,沒有投入到能夠有效流動并產生新的流動性的企業,而是大規模地流入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政府融資平臺以及基礎設施項目上去,加上巨額的外匯占款,流動性自然會出現重大問題。
也有專家指出,要提高金融配置資源的效率,讓龐大的金融資產真正發揮促進實體經濟的作用。要讓財富之水流向不同金融層次,流向經濟體的末梢循環并提升產出效率。
從這個角度看,繼續深化金融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