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即期匯率升破6.2 單日漲幅創兩年新高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昨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報6.1452,較上一交易日下跌23個基點。即期市場開盤后,美元對人民幣跳空低開,早盤時段一直中規中矩,午后則一路向下,最低報6.1882。截至昨日收盤,美元對人民幣詢價報收6.1888,跌幅為362個基點。
有交易人士表示,上周五出現的反彈跡象已讓觀望的做多情緒蠢蠢欲動,昨日中間價高開之后客戶結匯盤逐漸占據上風,午后人民幣即期匯率升幅進一步擴大。
中信銀行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雙向波動機制已經基本建立,供求關系發生都會產生波動,昨日的波動并沒有超出幅度,以后這種情況將會成為常態,大家應該習以為常。而對于近期人民幣走勢,劉維明表示,近期人民幣還將繼續以調整為主,哪怕6.35、6.40都是可以接受的。
3月15日,央行一則公告讓市場對于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預期進一步增強。央行公告稱,自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價在當日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浮動。
劉東亮表示,此次央行的動作將使得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行情難以為繼,雙向波動將成主要趨勢,而此次對于波動區間的擴大將有效打擊人民幣利差交易。劉東亮認為,對于此次動作,將更加推動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由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匯率。他稱:“我認為央行會逐步向市場下放人民幣匯率主導權,這也將有利于人民幣的長期升值。”
去年多數時間人民幣都處于單向升值局面,又因全球量化寬松(QE)背景下大量貨幣的拆借利率極低,這使得人民幣成為部分投機者首選的套息“溫床”。不過,自進入2014年以來,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勢頭得到扭轉。公開數據顯示,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已從1月14日的6.0406的最低價漲至6.2370的近期高價,漲幅達1964個基點,而6.2370的價格也為近一年來的最高價。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上周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匯率改革的目的不是要讓人民幣單向升值,而是要讓市場決定匯率水平。”近期人民幣疲軟是受市場拉動,反映了中國經濟數據較為疲軟的狀況。人民幣下行與市場相關。2月份出口數據顯示出貿易逆差,而中國此前始終處于貿易順差,所以市場反應是正常的。
而路透社昨日援引上海某股份制銀行交易員的話稱,盡管市場很脆很薄,但周一的行情可能為這一周奠定基調,這周應該是回調的節奏。
渣打銀行[微博]集團首席執行官冼博德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葉夫根尼·加夫里連科夫(Yevgeny Gavrilenkov)在日前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皆對人民幣寄予厚望。
冼博德表示,2012年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在全球貿易融資總額中所占比例達到了7%,已經超過歐元。2013年人民幣在離岸市場交易額增長了13%,照此速度增長下去,到2020年人民幣將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
加夫里連科夫則表示:“人民幣未來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他表示,“這個預測是基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得出的。可能在不長的一段時間之后,中國的GDP規模將成長到14萬億~16萬億美元規模,這幾乎與歐盟和美國相當。”
而在政府和市場雙重推動下,自2013年以來,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開始迅速發展,包括存款、存單、債券和貸款在內的離岸人民幣總資產增長近一倍。
渣打銀行報告中首次將紐約列為第五個人民幣離岸中心,渣打稱,紐約被納入為人民幣環球指數的離岸中心之一,主要因為其人民幣支付和外匯交易量增加。紐約同時身處有利時區并且跟中國有龐大貿易往來,投資者對于人民幣的興趣不斷遞增。與此同時,美國企業對人民幣的使用有上升趨勢。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人民幣正處于“成長期”,到其完全發育成熟尚需時日。人民幣的國際化道路依然任重道遠,優點是目前中國政府以及中國央行正切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