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警惕以重組掩蓋新股存在的問題
當初在招股說明書中,東方通即披露了其業績會受到季節性銷售波動的影響。與此前相比,成功掛牌后的東方通卻有點 “不同尋常”。其招股說明書顯示,東方通2011年上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為789.24萬元、812.05萬元、1096.03萬元,均處于盈利狀態且成長性十足,為何上市后不僅一季度虧損擴大并且中報就開始出現業績 “變臉”?上市不到半年即籌劃資產重組,再加上眾多高管紛紛辭職,在這一切的背后是否存在貓膩呢?
就像上市公司業績受季節性影響并不鮮見一樣,上市即“變臉”的公司如今也不鮮見,但像東方通這樣業績快速“變臉”、眾多高管離職又欲實施資產重組的則是非常的“鮮見”了。剖析東方通籌劃重組事項,筆者以為有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今年堪稱資本市場的 “改革年”,繼IPO改革、退市制度改革之后,中國證監會前不久分別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與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標志著資產重組制度改革即將付諸實施。在大幅“松綁”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將更加容易實施。另一方面,業績不佳,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實現“突圍”亦是諸多上市公司擺脫困境的一大“法寶”,東方通選擇停牌重組,或許亦有這方面的考慮。
次新股實施資產重組并非個案,而是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像金一文化等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變動幅度為-96.30%至-92.59%,業績“變臉”幅度非常驚人,籌劃重組目的明確。
當然,以資產重組的方式掩蓋新掛牌公司存在的問題顯然最應該受到重視。如果新上市公司本身存在包裝粉飾或業績造假等方面的問題,或者相關“故事”已無法延續的情形下,其可以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進行“糾偏”或“洗白”自己。若此,一家“問題”公司就可能變成一家“正常”公司,除了少數人從中獲取巨額利益外,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則是有害無益的。
如果真的有問題,就有可能提前被曝光。此外,對于欲實施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其最近三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于3%,以禁止垃圾公司浪費市場的寶貴資源,無形中也有利于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頻頻上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