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發展莫錯過政策紅利
首先,重大政策紅利。新一屆決策層提出的“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獲批在即,作為國家最重要的中長期戰略,“一帶一路”的落地實施必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歷史性影響,成為未來十年最為重大的政策紅利。巨量基礎設施建設及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全方位貿易服務往來、中資企業“走出去”,都蘊含著多產業鏈、多行業的巨大業務發展潛力。經初步測算,未來5-6年僅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就高達8萬億美元,需要專業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這就為中國銀行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目前,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的區域擴張已經步入國內與國際并重的發展階段,且國際擴張漸居相對主導,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率先構建了橫跨全球的業務版圖,勢必會廣泛受益于“一帶一路”政策驅動下的金融業大發展。
其次,區域發展紅利。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中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均大幅提升,但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廣泛存在,客觀上形成了后發地區趕上先發地區、低收入地區趕上高收入地區的內在沖動和要求。同時,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發展中后期和城市化發展加速期,城市化發展速度加快,既是市場需求增長的重要來源,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中國是一個人口超級大國,城市化加速發展還將帶來人口及其需求結構的迅速變化,規模和數量的大幅度提升,從而會形成新的更大規模和更高質量的市場需求,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城市化發展潛在紅利。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業積極投入到科學推進城市化進程,努力發掘區域均衡化及城市化發展紅利,具有堅實的市場基礎。
區域發展差異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結構分化產生重要影響。僅從經濟增長角度考量,致力于境內擴張的中小上市銀行擁有一定比較優勢。若再細分一下,網點快速擴充、重點依托中西部地區的部分中小上市銀行有望成為規模擴張的領跑者,如居于西部大開發腹地的上市銀行及推進西部地區渠道建設的銀行等。
再次,產業結構轉型紅利。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就決定了國家仍需進一步發掘和利用有助于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各種潛在優勢,通過一定規模和數量的技術引進,有效帶動國內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發展。為此,銀行業需密切跟蹤結構轉型動向,立足經濟結構大調整、產業結構大轉型、技術結構大升級的高視遠見,搶抓業務機遇,充分發現和發掘新經濟業態加快發展的潛在紅利。
就業務結構而言,具備客戶與行業基礎優勢的上市銀行迎來快速成長新機遇。其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創造了重要戰略機遇,對具備相應客戶基礎的商業銀行構成實質性支撐;其二,隨著國家“三農”投資力度加大和金融優惠政策相繼落實,擁有強大存款基礎、縣域金融業務快速增長的銀行有望爆發出超越他行的成長性。
最后,銀行發展的“新穩態”紅利。按照總體部署,政府融資平臺風險未來有望“穩中有降、逐步化解”。盡管可能存在某些特定行業風險或地域性風險,銀行業不良率出現顯著反彈的概率很低。根據壓力測試的結果,假設情境下房價階段性下滑給銀行業帶來的潛在損失也較為有限。與此同時,銀行業資本狀況持續改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均呈上升趨勢,達到并超過了新資本監管標準的要求,許多銀行撥備覆蓋率都達200%以上,有利壓制了銀行業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穩健發展的“新穩態”紅利為商業銀行轉型發展提供了較為充分的時間窗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