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與香港聯交所正在研究深港通方案
與不少人認為的滬港通一開,資金會大量涌入,每天交易額度都被“秒殺”的預期不同,滬港通開設初期,交易很難說是活躍的,除了第一天通過港交所北上購買上交所股票的額度被用完以外,其他交易日的額度并不緊張,特別通過上交所南下購買港交所股票的資金相當有限,多數時間80%以上的額度都處于閑置狀態。對此,有些人解釋說,滬港通作為一種交易制度安排,其影響是逐步體現的,具有“慢熱”的特點。
還有,內地投資者對于香港股市還并不很熟悉,尤其像T+0回轉交易,沒有漲跌停板限制等交易手段都不習慣,反過來境外資金對于估值較低的滬市藍籌股需求則比較大。也有市場分析認為,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投資于新市場時會采取較為審慎態度,在考慮參與新市場前可能需要盡職審查及風險評估,也需要時間認識對方市場和相關股票。部分機構投資者,也可能需要更改投資組合配置才可投資新市場。
這些判斷固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都沒能說到點上。在滬港通開通一個月以后,北上資金規模逐漸增加,可是“北熱南冷”的失衡局面卻更嚴重了。資金有呈現單向流動之勢。而更大的問題在于,很多業內研究人員都認為,隨著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滬港股票估值水平將會趨于一致,價差將會被抹平。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價差反而被拉大了。
需要說明的是,此間價差的拉大與原先的狀況相比,是反向運行的。在滬港通開通前,不少大盤藍籌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價格要低于在港交所上市的H股,因此聽說要開啟滬港通了,市場各方都認為A股會漲,從而縮小與H股的距離。事實上那段時間A股也確實上漲,不但抹平了與H股的價差,反而形成了超越,現在那些A股的價格普遍大大高于H股。
而此前機構看好的港股稀缺標的港交所以及博~彩股則幾乎從未出現在活躍股名單中。也就是在這種市況下,市場上沒有出現大量境內資金南下去買較為便宜的H股,相反卻是境外資金競相北上來買相對價格較高的A股。如果說,在滬港通開通之初,對這種北上資金多于南下資金的現象,還能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解釋的話,那么現在再這樣說就顯然已毫無說服力了。
其實,導致這種狀況出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近兩個多月來,滬港市場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起初應該說兩市走勢還較為均衡,但自11月下旬以來,滬市的行情要顯著強于香港市場,而且那些走得好的股票,大多數都是大盤藍籌股,因此所形成的財富效應,也就特別能吸引包括通過滬港通渠道進入的海外資金。當然,也有數據顯示,的確有境內資金繞道香港,利用當地低廉的資金成本優勢融資,這就加大了滬港通中北上資金的規模。不過應該說大部分北上資金,還是有著真實海外背景的,這也符合資金的逐利特征。
看得出,在滬港通中之所以會出現“北熱南冷”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兩地市場在走勢上的差異,哪里行情好,資金就會流向哪個市場,顯然股市上漲比低估值的吸引力要大得多。從這個角度說,滬港通所形成的互聯互通效果,更多還是為資金選擇合適的投資標的提供方便,而不是簡單抹平兩地之間的價差。這究竟是長期現象還只是短期表現,也許還可以深入研究,但不管怎么說,這種局面理該得到高度重視。
隨著滬港通的順利運行,開設深港通也被提到了議事日程。最新消息是,深交所與香港聯交所正在研究深港通方案。有人說,鑒于港交所交易的中小盤股估值要比深交所低,因此深港通開啟后可能會出現資金從深市撤離轉而抄港股的現象,這可能嗎?也許滬港通近兩個月來的實踐已提供了某種借鑒。投資人盡可據此來做出具體分析,避免再次出現集體誤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