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全球國際化道路將更加規范
近日,美國消費品安全協會(CPSC)主席Elliot F.Kaye宣布,已經和阿里巴巴達成了一個主動保障消費安全的重要協議。美國政府直屬的消費品安全協會將和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一起,聯手保障網購人群的安全。此前Kaye剛剛要求美國的拍賣網站和購物網站,采取更大努力防止被禁止和被召回的商品在這些網站上出售。
根據此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和美國消費品安全協會建立直接渠道,阿里將會快速處理來自該協會的請求,下架被召回和禁止的商品,以免其流入消費者手中。美國進口商也將會很快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獲得全面的產品安全信息。
阿里巴巴方面也同意,將會在旗下平臺的顯著位置,為進口商提示風險較高品類的美國安全標準。據了解,阿里巴巴集團擁有3億活躍用戶,作為第三方運營著其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并不直接參與銷售活動,也不與商家競爭或者直接擁有存貨。
美國消費品安全協會是美國聯邦政府下屬的獨立機構,在1972年的消費品安全法案下被設立,不屬于任何部門和機構,而直接向美國總統和國會匯報。該機構的設立,旨在保護消費者的安全,監督管理超過1.5萬種消費品的生產和銷售。Kaye還表示,阿里巴巴采取這些積極舉措的決定,對美國消費者安全來說是一次成功,阿里大步向前的行動會防止不安全的產品被送到不知情的消費者手中。
相關鏈接:
“自2011年以來,中國紡織工業總量規模增速較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明顯放緩,加快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跳出國門,加速對東盟等國家直接投資迫在眉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18日在廣西桂林表示。
王天凱當天是在桂林出席首屆“十如論壇”時作上述表示的。
紡織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曾使“中國制造”頗具競爭優勢。亦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和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但近年來中國紡織業的這一地位正逐漸被撼動。
王天凱說,目前中國用工結構短缺已成為常態;年均超10%的工資增長使中國的人力成本方面遠高于鄰國,成本優勢不在。此外,中國紡織原料制約日益顯現,高品質棉花供給嚴重不足;棉價連續三年高于國際市場30%以上;化纖開發應用不足,再生纖維加工技術及回收渠道發展滯后。加之節能減排形式嚴峻,產業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不協調等問題,導致2011年以來,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步入由高速向中速增長換擋的新周期。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紡織業在品牌營銷上比不過歐美,人力資源上稍遜于越南、老撾和印度,已居于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中國紡織業要成功轉型,就得要破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
全球最大的全棉襯衫制造及出口商溢達集團針織布廠總經理程鵬對此表示認同。他說,中國紡織業應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用信息、知識技術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低價格、低質量”的“拼價”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只有高質量、優性價比的產品才能更具競爭力。
除內部加強技術與裝備升級外,“跳出國門”也成了不少中國紡織企業的出路。
近年來,在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寧波申洲、江蘇東渡等中國領頭服裝企業的帶動下,中國紡織企業已開始在海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加速布局東盟的柬埔寨、老撾、印尼等國,設立接單中心;并利用東南亞國家勞力資源,稅收、棉花等差異化優惠貿易政策,轉移部分低附加值服裝的加工生產,運用集團化和全球資源配置的管理機制,從而取得了資本、價格、技術等多方面優勢,實現了海外布局與國內產業協同與互補。
據了解,2010年至2011年中國紡織業對外直接投資增長56.4%,達2.63億美元。2011年至2012年,投資增速更是達到了107%。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企業認識到“走出去”,布局海外的重要性。
王天凱表示,未來,紡織行業還將大力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投資建設紡織原料基地、加工基地以及研發中心、營銷渠道等,有效彌補國內產業體系的薄弱環節,同時通過擴大跨國資源配置,促進全球產業分工布局優化。
由香港溢達集團舉辦的首屆“十如論壇”,旨在打造一個探討中國可持續發展方向的平臺,聚集各界人士及學者探索有利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