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姿大股東BGHL增持6.8%
寶姿在公告中指出,公司業務日漸受到中國宏觀趨勢的打擊,加上中央反腐使奢侈品需求下挫,公司承受銷售及利潤率下行的壓力,同時店鋪租金和員工成本造成經營成本不斷上漲。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國際曝光率,公司決定堅持翻新及開設旗艦店。這將導致短期成本高昂,對銷售有極大影響,這段整合期會持續2015年整年和其后時間,公司派息無期,因此呼吁股東接受寶姿私有化的要約。
對于大股東3港元的強制性收購要約,眾多股民在社交平臺表達憤怒和不滿,直呼“大股東無恥、小股東無奈、港交所無能”,斥責大股東陳氏兄弟動機不良。
寶姿股價曾一度在2007年至2008年初在30港元左右震蕩,伴隨金融危機暴跌之后2010年初仍達到近5年的25港元高位,近三年業績下滑盈利欠佳,該股股價則一路下滑,在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上半年,寶姿營業利潤按年下跌47.3%至2.05億元,凈利潤為5,496.5萬元,較比前一年同期1.397億元銳減60.7%,每股攤薄盈利為0.10元。毛利率輕微下降40個基點81.5%。
中期收入按年下滑10.3%至9.65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為10.76億元。其中零售收入由于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疲弱而減少10.1%至9.76億元,其他收入以下降11.8%至9,950萬元。截至上半年底,集團在中國內地、香港、美國及加拿大共經營327間零售門店,比去年同期減少25間。
優他評語:Ports已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一個未老先衰的品牌,昨日黃花跟我們又有什么關系呢?中小股民借助這個機會趕緊套現,哪怕是股價遠遠低于心理預期,至少能避開消費品行業的下一次風暴。
相關鏈接
1月8日,寶姿宣布,BGHL作價每股3港元,合共約1.12億港元增持該公司6.8%股份。交易后BGHL的持股份額從原來的33.3%增加至40.1%,并已觸發全面收購要約,涉資約9.96億港元,若以同樣每股3港元價格收購股份總額達90%,將會從港交所退市。
對于發出收購要約的原因,寶姿方面指出,因為業務日漸受到中國宏觀趨勢的打擊,加上中央反腐使奢侈品需求下挫,同時店鋪租金和員工成本造成經營成本不斷上漲,公司承受銷售及利潤率下行的壓力。
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國際曝光率,公司決定堅持翻新及開設旗艦店。“這將導致短期成本高昂,對銷售有極大影響,這段整合期會持續2015年整年和其后時間,公司派息無期,因此呼吁股東接受寶姿私有化的要約。”
對于此次增持行為,服裝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認為,整個服裝行業市場低迷,寶姿業績也不理想,“增持無非是想表明對公司還是有信心的”。
和寶姿有過業務往來并長期關注寶姿的余名(化名)也對新金融記者表示,行情不好的時候資本市場上看空,小股東就會拋售股票,“在這個過程中寶姿的市值會降低,與其這樣,不如大股東回購,至少能夠控制或穩定一下股價,不會跌得太低”。
退一步講,“目前整個市場是低估的,大股東回購之后,未來如果資本市場好轉,再把股份賣出去也是可以增值的”。
動用這么大筆錢回購股份,說明“大股東根本不差錢”。公開資料顯示,BGHL為PIEL的全資附屬公司,而PIEL由寶姿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啟泰及陳漢杰平分擁有。
據余名介紹,上市公司寶姿的主營業務就是服裝,但大股東還有其他業務,如商業地產等。一位寶姿的前高管也對新金融記者表示:“集團近些年的盈利來自上市公司的不多,其他業務做得比較好。”
換句話說,以BGHL目前的資本實力來說,回購寶姿股份“不成問題”。
“如果本身財力允許,那么回購會讓大股東的主動性更大,最后如果真的私有化,那么大股東就有更多的權利去決定公司的戰略。”一位熟悉港股投資的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說。
據該人士介紹,香港上市的公司非常透明,公司各個方面決策和計劃都要定期與股東代表探討,很可能出現意見被否的結果。
而余名也向記者證實,這兩年寶姿內部也有一些調整,包括家族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變動,“這些都直接影響未來寶姿該怎么走”。在他看來,如果受到外界干預太多,對寶姿來說未必是好事。
如今的寶姿和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當時它需要上市融資來帶動其業務的發展,而現在除了大家對資本市場不看好,另外它也有足夠的實力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下發展。”余名坦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