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解讀未來投資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2015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過去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們不得不面對世界經濟萎靡不振、歐債危機持續發酵、李嘉誠等商界巨頭集體撤資轉換投資方向等一系列讓我們措手不及的事件。
同時,國內多年來一直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的負面效應越來越大,為此,政府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口號,也做出了“一路一帶”輸出產能的新決策。然而,在頻繁出臺各種新政策后,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當今中國的實質性問題。身在如此復雜多變的投資環境中,我們該如何應對?
在蓄積了一年多的時間后,我終于將過去這段時間投資市場的本質理清,整理成書出版,以便幫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在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后找到事情的本質,認清投資市場的真實面目。本書共分上下兩篇,分別從投資環境和投資領域兩個方向展開,主要內容涉及國際、國內投資市場的重要事件。
從國際投資環境來看。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10月5 日達成初步協議,外界普遍解讀為這是美國遏制中國的策略。主要媒體更對此進行了如下解讀:
10 月7 日,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發文稱,TPP 帶來如下可能性:全球經濟的未來規則將在美國影響力占據統治地位的前提下寫就。
10 月7 日,美國之音稱,TPP 協議的達成恐令中國失去了在21 世紀制定全球貿易規則和標準的機會。
10 月6 日,新華社稱,“全覆蓋”和“高標準”是TPP 協議的主要特點,希望以此為樣本重塑亞太乃至全球的貿易規則。
10 月8 日,《上海證券報》發文稱,TPP 塵埃落定,標志著新一輪國際貿易規則之爭的開始,美國通過主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力圖推行代表發達國家利益的高標準的貿易投資規則。
通過對國內外媒體的相關報道分析后,你會發現,其實事情的本質根本不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爭”,而是資本對主權的挑戰!那我再拋出一個問題:在美國的兩黨中誰代表大資本家、大資產階級、跨國資本的利益?你一定會告訴我是共和黨!因為所有人都這樣認為,而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是代表窮人的。實際上我告訴你,在資本面前,是什么黨根本不重要。何以見得?
6 月24 日下午,在授權奧巴馬進行TPP 談判的法案上,美參議院以60 票贊成、37 票反對的結果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案。在60 票贊成票中,共和黨47 票,民主黨13 票;37 票反對票中,民主黨30 票,共和黨7 票。共和黨依然是贊成的主力,奧巴馬是在共和黨支持下談的TPP !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面對跨國資本的時候都是無力的!那什么才是TPP 整件事情的本質呢? TPP 試圖把通常只有在雙邊條款中的“投資者—政府爭端解決(ISDS)機制”擴展到多邊機制之中。一旦這個成為新的國際規則,那什么協定都不重要了——公司利益將超越國家主權利益。跨國公司可以向自己雇傭的第三方機構訴訟主權國家,申請主權國家賠償。但是主權國家不能狀告企業,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單向權力。 ISDS 里面還有最惠國待遇(MFN)索賠。這又是什么意思呢?打個比方,如果越南給加拿大一家企業零地價建廠,而一家美國公司付出了100 萬買地建廠。只要美國的公司發現了這個事情,它可以直接起訴越南政府,并以此索賠。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和歷史上晚清政府簽訂的那些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條約有些相似呢?事實上,整個TPP 事件的本質就是跨國公司想要做過去主權國家才能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所處的國際大環境。在這樣一個背景前提下,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美國的匯率大戰。美國已經通過三輪匯率大戰洗劫了拉美和東南亞,就目前形勢來看,美國在新一輪的加息周期中又想把屠刀舉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更多國家。
所以,你不難明白,為什么IMF、世界銀行都會成為以美國大公司為首的跨國公司的幫兇,而由中國主導的金磚銀行想建立公平正義的國際金融新秩序,是多么舉步維艱!同樣,你也不難明白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為何會被美日拒絕,而被發展中國家擁抱。在這樣一個國際大環境下,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向不公平的國際游戲規則發起挑戰,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已經足夠強大,相反,美國仍然是全球經濟穩定的基石,華爾街一旦“感冒”,全球經濟還是要跟著一起“吃藥”。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樓市也隨之步入新常態,如今的基本面表現在:價格漲,需求下跌;價格跌,需求上升。不會暴跌,更不會暴漲。而樓市的價格波動也更具規律性,我們以住宅樓為例。第一,是否具有本地特性,比如說市中心、火車站、臨湖面海等;第二,是不是學區房;第三,是不是地鐵房;第四,是不是剛需房。以上這四個條件,滿足的越多,就表現的越常態化,也就越符合經濟學規律。那些非常態化地產,比如在“鬼城”里,沒學校,沒地鐵,也不是剛需房,就像庫存的衣服,沒人要的,其結果一定下跌。對此我們選取不同的一二三線城市做了詳細的調查,都符合這個規律。
在金融市場,目前最大的利好是發放民營銀行牌照。但是,與多數人的大加贊賞相比,我對此并不是很樂觀。為什么?因為大部分民營銀行并沒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盲目地追求做大做強。民營銀行面臨哪些嚴峻挑戰呢?第一,面臨國有銀行的壟斷優勢;第二,民營銀行的成本比四大行高得多;第三,錢荒將成為常態;第四,低息攬儲將成為歷史。所以,發展民營銀行的正確思路不是簡單地做大做強,而是專注于四大行看不上或者服務不了的領域,這其中隆泰銀行的例子就值得我們拿來學習。另外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就是P2P 互聯網金融,它服務的也是四大行觸及不到的領域。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講,P2P 互聯網金融確立了中國的合法民間定期利率。投資者購買P2P 產品的時候都會被清楚地告知這筆錢要用多久,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一個規范的P2P 平臺會有第三方資金托管、擔保公司擔保或者平臺自有資金先行賠付, 將來還可以大規模引入保險公司承包。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年利率能達到10% ~ 15%。這就是中國的民間定期利率。但是要提醒投資者們注意,隨著P2P 市場的不斷壯大,有很多不規范的P2P 公司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名義做擊鼓傳花的龐氏騙局,我們要學會判斷真偽,防范危機。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現在來看,在風云變幻的投資市場中,這句話仍然適用。我們必須要時刻警醒自己,這是一個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時代,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要學會及時理清思路,看清事件的本質。
以上就是我們面臨的國際投資大環境。那么投資者的機會又在哪里呢?縱觀全球發達地區,我把歐洲作為首選。為什么?你會說,歐債危機不是很嚴重嗎?德國不是借給希臘很多錢嗎?是的,也恰恰是因為德國借給希臘很多錢,所以它不會讓歐洲的危機蔓延和爆發。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德國在逃避自己的責任而已,我稱之為“歐盟內部的轉移支付”。德國目前這個階段不會真的棄這些國家于不顧,不是道義原因,而是利益所在。當然,巴黎暴恐事件可能導致短時間資本有回流美國的壓力,我相信這是暫時的,尤其是當歐洲對中東地區政策穩定后一切還是要回到正軌。
先來說說讓所有人揪心的股市,相信這一輪股市的波動讓所有股民記憶猶新,如今想起來仍是心驚肉跳。滬指從2014 年10 月的2300 點一路飆升到2015 年6 月12 日的5178.19 點,然后掉頭向下,一個月時間,7 月8 日跌到3500 點,8 月底跌到3000 點左右。虧了也好,賺了也罷,大家都稀里糊涂的。我始終認為,雖然在外界因素的干擾下,很多事情我們是沒有辦法非常準確地判斷未來的走向的,但是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你現在不去分析整個事件的本質,就無法在下一次災難中成功脫逃。我在書中詳細剖析了這次股市的波動始末,包括政策因素的拉抬作用、大戶套現的下跌影響等。下次你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因素可以影響股價的波動,如何判斷好股市走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