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不得不研究其它再融資模式
自上周末監管部門調整定向增發的一些規則后,原本這一最主要的再融資模式,由于在期限、規模、價格等多方面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其運作空間被明顯壓縮。如今已經有多家公司撤回了原先的定增申請,以后提出這類議案的公司數量會大大減少,一年上萬億的定增盛況亦將不復存在。
不過,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進行再融資,以期實現快速增長,這個需求還是存在的。這次監管層之所以對定增政策進行調整,主要還是因為原來的政策存在不完善之處,容易引發上市公司濫用定增過度融資,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利益輸送,侵犯中小投資者利益。就再融資本身而言,在定增受到較為明確的限制后,需要發展新的模式,以補去定增受限所留下的缺口,滿足上市公司在擴充資本方面的合理需求。
其實再融資模式有很多,包括發行可轉債、優先股,以及公開增發等。而最為投資者熟悉的,同時也是最簡單的,則是配股。在1999年之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主要就是通過配股來進行的。近年來盡管定增占據了再融資的主流,但依然有上市公司搞過配股。譬如東北證券,在去年4月就通過配股完成再融資34億元。該公司在配股截止期快到的時候,幾次通過媒體提醒投資者不要忘記配股,被稱為“良心公司”。
由于配股是針對公司所有老股東進行的,而且配股價一般會較市價有較大的折扣,對于參與配股的股東來說,相當于是攤低了成本,因此一直比較受歡迎。而從1999年開始,之所以定增會后來居上,成為再融資的重要形式,主要是因為定增可以引進新的機構投資者,而且對公司本身的經營指標要求比配股要低,另外在規模上也往往能夠做得比配股更大,在操作上也較為容易。
所以,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在進行再融資的時候,都選擇了定增模式。而問題在于,由于原先定增所存在的弊端,客觀上已經影響到了市場的穩定,現在需要調整了,這就使得上市公司不得不研究其它再融資模式,重點關注一下配股是完全應該的。當然,對于缺乏現金的投資者來說,則多少是個負擔。
不過,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解決,記得上世紀90年代前期,為維護不參加配股股東的權益,當時開發過配股權轉讓的產品,老股東通過轉讓配股權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而外部投資者則可以通過受讓配股權參予配股。定增也好、配股也罷,還有其它形形色色的再融資模式,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也能夠在相應的范圍內發揮好作用。在當前形勢下,也許應該多考慮一下配股這種模式,讓它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