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濟向好 為何外圍普漲A股獨跌
近期外圍普漲A股獨跌,歐美經濟向好,股市普漲創新高,黃金美元債券等避險資產下跌。反觀國內股債雙殺,當前市場主要矛盾不是基本面而是政策面和資金面,4月來金融去杠桿升級引發流動性緊張、風險偏好下降以及需求收縮。預計金融去杠桿高壓短期難消,未來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轉向放松的三大信號是:經濟二次探底跡象明朗、金融杠桿去化比較充分、經濟政治維穩訴求上升。
國際經濟:美國非農超預期,美歐日PMI繼續擴張,法國中間派馬克龍民調領先風險偏好回升,歐美股市上漲、債市黃金美元等避險資產下跌。美歐日制造業PMI持續處于擴張區間,其中美國4月制造業PMI下滑至54.8,歐元區制造業PMI終值升至56.7、創六年新高,日本制造業PMI終值為52.7、創三年新高。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21.1萬,大幅高于預期(19萬)和前值(7.9), 失業率下降至4.4%、創十年最低,6月美聯儲加息概率90%以上。
5月議息會議美聯儲決定維持基準利率目標區間0.75-1%不變,不改鷹派立場,維持加息縮表指引。美國國會通過撥款法案,確保政府運行至9月(即2017財年結束),特朗普政府避免關門風險。美國新醫改法案在眾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后續有待參議院審議批準。法國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有望當選總統,避免脫歐風險。由于4月23日法國首輪大選后,支持歐洲一體化的候選人馬克龍民調領先,緩解了市場擔憂情緒。本周歐美股市繼續走強,黃金、美元、美債等避險資產繼續下跌,歐元、英鎊持續走強。
國內經濟:補庫進入尾聲、金融去杠桿外溢,4月地產銷售回落,原油、銅、鋼等商品價格下跌。由于庫存回補接近尾聲、金融去杠桿外溢效應,預計2季度信貸社融可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回落,考慮到1個季度的時滯,3季度投資和經濟可能回調,經濟短期W型中期L型。30大中城市地產銷售4月同比-41.9%,較3月降幅擴大了10.8個點。
4月乘用車銷售環比高增,同比小幅上升。五一游客人數和花費再創歷史新高,旅游市場消費升級。5月第一周發電耗煤量同比13.4%,略低于4月同比14.0%。高爐開工率持平上周,本周螺紋鋼價格下跌;水泥價格繼續上漲。美國原油庫存高企以及歐佩克降低油價預期,油價一度跌破45美元。有色庫存高位,價格震蕩偏弱。5月菜價同比繼續回升,豬肉和燃油價格增速繼續回落。
貨幣:金融去杠桿升級,流動性偏緊。央行、商業銀行、非銀金融機構三縮表。央行2-3月資產縮表1.1萬億元,主要是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大幅下降,可能是央行對商業銀行主動融出的資金量收縮。銀行同業、券商資管資金池業務、地方融資平臺融資等先后受到監管,金融去杠桿升級。新發AA級城投債收益率普遍超7%,同時不斷有債券推遲或取消發行。本周R007利率為3.2847%,較上周下降89.71個BP;DR007利率為2.9828%,較上周下降19.90個BP;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5592%,較上周上升9.24個BP。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
政策:一行三會發力金融監管,金融去杠桿短期高壓難消。證監局近日督導部分證券公司對照法規要求開展資管業務自查。地方銀監部門展開現場檢查,落實三套利四不當治理。保監會發文要求彌補監管短板,包括加強機構股權、入股資金真實性和關聯交易監管,嚴禁代持、違規關聯持股等行為,嚴禁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資產不清、資金去向不清、風險狀況不清等多層嵌套產品,并將在5-7月開展保險業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
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地方政府不得將公益性資產、儲備土地注入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承諾將儲備土地預期出讓收入作為融資平臺公司償債資金來源,要求在7月31日前全面改正不規范的政府融資擔保行為。
市場:2014下半年-2016年上半年的流動性寬松周期先后在股市、債市、房市領域滋生了資產泡沫、杠桿套利以及金融風險。2015年股市率先去杠桿,2016年8月份以來債市開始去杠桿,2016年10月以來房市開始去杠桿。從去杠桿進程來看,相對于債市房市,股市經過清理場外配資、規范兩融、查萬能險舉牌等杠桿去化相對充分。當前金融杠杠更多地藏身于銀行同業、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地方融資平臺等領域,穿透后對接的主要是債券、房地產、地方基礎設施等基礎資產,這也是當前金融去杠桿的高壓領域。
去杠桿短期有陣痛,長期有助于擠泡沫、降成本、控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在需求側引發經濟二次探底,在供給側推動產能出清和行業集中度提升。維持股市震蕩市判斷,回調提供買入優質龍頭的機會。債市無論從基本面還是從估值來看,開始具備配置價值,但超儲率下降,收益率曲線平坦化,表明債市超跌更多地是監管升級引發的流動性緊張和機構配需求減少,當前債市主要矛盾不是基本面而是政策面,未來等待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轉向。房地產周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未來房市短周期調整或到2018年上半年。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