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大朗鎮毛織如何應對后危機時代?
電腦橫織機銷售員王永周等來了他從業以來“最好的日子”。一年之前,他一個月賣出兩三臺,而現在一天就能賣這么多。他的公司甚至還準備在東莞建廠,將機器的產和銷直接對接。
據統計,2005年,東莞大朗鎮毛織服裝生產企業使用的數控織機僅有2000臺,到2008年增長到了4000臺,2009年更是達到了6000臺之多;同時,在大朗生產和銷售的數控織機約2.89萬臺,主要銷往珠三角。
對于服裝企業來說,這場事關機器的革命背后,隱現的是人力壓力。日益高企的人力成本讓企業難堪重負,只能轉向通過購買機器來緩解。
其實在現在金融危機陰霾漸散時,人,正成為中國服裝企業新的煩惱。除了人力成本上升,比如人才缺口,也成為企業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經濟回暖、人才需求不斷放大的特殊時期,企業急需了解和適應的,是這些短缺人才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而當寄予厚望的專業教育短時間內無法滿足需求時,企業必須想方設法來填補人才缺口。
畢竟無論品牌、產品,還是店鋪運作,最終都離不開“人”來操作,這是企業建設的關鍵要素。
事實上,對于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中國服裝成長的關鍵要素,業內一直都在尋找。尤其是在目前,生產成本壓力加大,國內外產業相關政策存在變數,市場需求變化不確定,行業發展在市場回暖過程中不容樂觀的時候,就顯得更為重要。
比如對外,學會在涉外貿易糾紛中運用貿易規則保護自己,合理利用WTO相關程序規則,從而減少貿易摩擦、維護自身權益,是中國服裝急需掌握的技巧;對內,商業開發需有前瞻性,80后陸續“奔三”,90后在不經意間升級為未來十年消費主體,一群瞄準未來市場的商家已展開了2020年零售研究。
再比如,促進整體競爭力提升,成為紡織服裝強國,是中國服裝的目標。而匯聚“發現”力量的CHIC2011,可能再次改變國內外服裝產業格局,使得中國服裝強國夢再次提速。
不過在這樣的快速行進中,難免會出現方向的偏離。通過惡意使用與杉杉旗下品牌樂卡克近似的商標,廈門、上海、晉江的三家公司也找到了實現自己發展的“關鍵要素”。但是這種在服裝行業內屢見不鮮的“傍名牌”現象,不僅在侵害消費者的權益,更會影響企業自身發展,嚴重削弱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和能力,最終導致核心競爭力的喪失。
事實上,幾十年來,關乎品牌、企業、行業沿著正確軌道提升和成長的關鍵要素,不斷出現在我們身邊,中國服裝業因為發現它并運用它而不斷向前。反過來,中國服裝的每一次進步,甚至徘徊和遇到挫折,也都為我們尋找、論證新的要素,提供了依據。
這是一個循環,它源源不竭,并為中國服裝不斷向夢想前進提供力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