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鞋服行業首季消費持續低迷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北京首季消費,鞋服行業的低迷仍然持續。
面對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形勢,北京的市場結構也在不斷調整。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對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統計,記者從多個維度對此進行解讀,以此勾勒出北京市今年一季度的消費動向。
社消額增速下降明顯:5.1%
北京市統計局的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以下簡稱“社消額”)2111.39億元,同比增長5.1%,為近幾年來最低增速。按商品用途分,吃類商品同比增長4.4%,高于去年同期增速;穿類商品出現負增長,用類商品增速腰斬至6.8%。按行業分,批發業增長4.4%至211.1億元;零售業增長6%至1718.72億元,住宿業則出現了16.7%的負增長;餐飲業微增0.9%至154.16億元。按地區分,鄉村社消額增長11.7%,明顯高于城鎮5%增幅,不過前者總量較小,僅有39.02億元,為總社消額的1.85%。
從各區縣數據來看,目前已經公布的2014年1-2月北京市城六區社消額數據顯示,朝陽區社消額達到了302.5億元,居于首位,其次為海淀區,社消額達到261.1億元。排在末尾的石景山區僅有34.2億元。不過從增速來看,石景山區以9.6%的增長居首。同時,六城區惟一負增長的是西城區,社消額為165.8億元,居于第三位。
網上零售成黑馬:38%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體消費品總額下滑的趨勢下,首次納入季度統計范圍的網上零售額出現了38%的增長,達到254.88億元,貢獻了社消額的12%。不過,這個數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3月,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1.7%。
在北京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林亞看來,一季度,北京和全國網上零售增幅差異較大,一方面是因為北京地區的網上零售額基數大,另外節假日因素也拉低了數據,“一季度中包含了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而這些節假日正是網購的淡季,沖擊了網上零售額”。記者發現,北京市統計局3月數據顯示,網上零售額增幅為46.6%,與全國數據相差不大。
北京市商務委主任盧彥表示,電子商務成為拉動北京消費增長的新引擎。基于去年全年電子商務對北京商業的貢獻,在2014年,北京電商也將在品牌、消費、物流、配送等方面迎來新趨勢。2013年北京市社消額達8375.1億元,其中實現網上零售額926.8億元,增長44.3%,占全市社消額的11.1%,對社消額增量的貢獻達42.4%,預計在新的一年,力爭實現網上零售額1100億元,占社消額比重達12%左右。
餐飲業跌幅減少:2%
盡管去年餐飲業迎來寒冬,出現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今年餐飲業跌幅明顯減少。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業一季度收入179.12億元,同比下降2%,跌幅減少一半。去年一季度餐飲收入為196.71億元,同比下降4.2%。
不過根據近期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餐飲百強企業分析報告》以及2014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餐飲百強榜單北京無一家企業進入前10。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密切,目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另外,北京國家機構較多,受政策影響大,政府嚴控“三公消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高端消費領域尤其是餐飲、娛樂行業產生不小沖擊。
在高檔餐飲收入下降的同時,大眾餐飲及老字號餐飲企業的崛起,為京城餐飲業帶來了動力。根據市商務委在一季度多個節假日期間發布的市場銷售情況來看,峨嵋酒家、砂鍋居、烤肉季等老字號名店排號等座的顧客最多的一天超過了200號。除了老字號企業外,一些中低檔餐飲店、特色風味店及連鎖品牌則成為大眾消費首選。
住宿業下滑:4.8%
與餐飲靠本地大眾化拉動不同,住宿業主要靠外來人口推動。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北京住宿業營業額同比下降了4.8%,實現109.47億元的收入。直接因素便是入境旅游人數的減少。按照北京市統計局樣本分析,入境旅游者人數包括星級飯店、非星級飯店及非住宿設施接待入境者。今年一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數同比下降10.2%,入境旅游總人數同比下降11.6%。港澳臺同胞及外國人入境旅游人數全線下降,最高跌幅達到69.5%。這意味著北京的外來消費在逐步減少。
盧彥在2014年全市商務工作會議報告上表示,今年將繼續推進五道營、南新倉南延北擴、高碑店國粹藝術商街等特色商業街升級改造,并推動“老字號”的創新發展,發揮特色品牌優勢,爭取將更多“老字號”商品納入“北京禮物”銷售渠道。
穿用類商品萎靡:1.3%
與消費者日常生活最密切的吃穿住用類商品,也是構成社消額的主要部分,在今年一季度呈現出萎靡態勢。穿用類商品社消額占據總社消額的72.5%以上,其中,穿類商品社消額同比下降1.3%至192.7億元,而去年一季度穿類商品的增幅為4.4%。用類商品貢獻了最多的社消額,達到1338.2億元,增幅為6.8%,但低于去年同期15.3%的增幅。
同時,售賣穿用類商品的百貨商場也受到連累。東城區統計局稱,今年1-2月,以百貨商場為代表的綜合零售類企業實現零售額13.4億元,同比下降13.9%。同時還受電子商務銷售崛起的外部因素及裝修改造的內部因素影響,綜合零售類銷售呈現低迷態勢,導致全區零售額下降了1.6個百分點。
作為產業鏈條的末端,消費者消費信心減弱必然影響到產業上游的銷售及制造。最明顯的便是產品積壓,產生庫存。從去年開始,鞋服行業的庫存危機不斷曝出,各品牌也不得不將產品低價折扣處理,甚至大量關店。2013年,國內六大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匹克、361°、中國動向和特步的存貨分別為9.42億元、6.89億元、3.66億元、4.09億元、1.83億元和5.37億元。而今年一季度,鞋服行業的低迷仍然持續,從源頭上看,消費信心指數顯示,今年一季度,該指數為102.6,比上季度減少了2.0,這表明消費者的信心在逐漸減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