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已經成為中國服裝行業關注的重點話題
多年的OEM讓中國服裝業在“世界工廠”的盛名之下不斷做大,但隨著中國制造成本的不斷上升,中國服裝的代工之路走得越來越艱辛。
從訂單向東南亞轉移,到南美及非洲制造的崛起,在代工成本的“廉價肉搏”中,中國制造早已優勢不再。
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的不斷走高,也成了壓倒許多外貿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國服裝企業轉型在即。
面對內外交困的發展現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押寶國內市場。品牌,也成為眾多服裝企業尋求轉型的重要一博。而品牌定位隨之成為眾企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服裝企業該如何定位品牌?
對此,記者專訪了舒朗公司董事長吳健民,力求從中找尋中國服裝行業實現品牌轉身的答案。
“做品牌要從‘腰’上走”
“可能有的企業想要走高端路線,有的企業則以低端為定位。但在我看來,未來企業要做好品牌,就應該從‘腰’上走。”在吳健民看來,從“腰”上走的中端品牌,代表著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未來。
為什么走高端路線和低端路線走不出未來本土服裝的前途?
“中國改革開放不過30多年的時間,中國的自創品牌路也才走了十幾年的時間。所以,相較于歐洲奢侈品牌的百年歷史傳承,中國服裝行業的高端體系還未建立起來。”在吳健民看來,品牌的高端路線并非一蹴而就,它所需要歷史文化積淀并非短時間就能為其他企業所復制。
而對于品牌走低端路線,吳健民認為,以低價博市場并不符合未來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本土品牌要在價格上壓倒國際品牌,也未必具有優勢。
“中國目前雖然有美特斯·邦威、森馬等知名平價快銷品牌,但在同蓋普、優衣庫、H&M等國際品牌的戰爭中,中國品牌的低價策略越來越難以為繼。”吳健民告訴記者,做好快銷品牌的關鍵在于全球化的供應鏈和品牌的研發速度。在這兩點的比拼上,中國企業并不占有優勢。
“由于外匯管制和關稅壁壘等因素,使中國企業在整合國際產業鏈資源上困難重重。而在產品的研發速度及創新能力上,中國企業相較于國際品牌還有較大的差距。”吳健民說道。
對此,吳健民認為,中國服裝品牌的未來在中端市場。
“中端品牌市場不僅是中國市場未來的紅海,也是全球市場未來的紅海。”吳健民對未來中端品牌的發展非常樂觀,而中國服裝品牌市場的發展也印證了他的判斷。
吳健民告訴記者,近年來,雖然很多國際品牌進入中國,但對此沖擊最大的則是高端和低端品牌市場,中端市場幾乎沒有受到什么影響。究其原因,則跟中端品牌的定位特點有關。
“據我了解,不僅是中國,在歐美等國際市場上,90%以上的中端服裝品牌份額,都是由本土品牌所把持。”對此,吳健民認為,在中端品牌市場的鏖戰中,中國品牌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本土品牌更了解本土消費市場的情況,以及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喜好。
但近年來,隨著轉型中端的服裝品牌不斷增多,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本土市場,企業該如何突圍?
“中國服裝品牌龍頭在女裝”
“雖然目前中國定位中端的服裝品牌越來越多,但我認為這塊市場非常大,機會也最多。”吳健民認為,中端品牌市場對一國服裝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端品牌市場是最能代表一國服裝行業發展水平的市場。同時,中端市場的細分化和風格多樣的服裝品牌,也豐富著一國的服裝品類。”吳健民說道。
雖然中國本土的中端品牌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但在吳健民看來,本土中端品牌市場的發展水平還遠遠不夠。
“我們服裝行業的中端品牌還需發展。目前,我們的中端品牌還普遍存在產品趨同、創新不足等問題。對此,企業需要學習國外品牌的發展經驗。”吳健民告訴記者。
但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中端品牌?在吳健民看來,好的中端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
“產品有自我風格的品牌一定是好品牌。”雖然風格化對品牌的發展至關重要,但吳健民認為,品牌要作出自己的風格并非易事。
對此,他告訴記者:“不單是在中國,就是從全球品牌發展來看,品牌創始人要做出品牌風格非常難。”
所以,他認為,服裝的同質化現在并沒有傳聞中那么“恐怖”。即便從歐美等品牌發展健全的市場來看,其中端品牌市場的同質化現象也大量存在。而吳健民恰恰認為,正是中端服裝品牌市場整體上的趨同化現象,加上各品牌的風格化創新,才不斷充實和豐富著各國的服裝市場發展。
對于中端服裝品牌未來贏得市場的關鍵,吳健民表示,這就要靠品牌綜合運營能力的比拼。
“未來中端服裝品牌市場的競爭,拼的就是各企業的反應速度、供應鏈、產品品質及服務等,它將是一場企業間綜合運營能力的大考。”吳健民說道。
對此,他認為,本土女裝品牌最具有這樣的突圍能力。
“近年來,中國服裝品牌市場發展非常迅速。其中,中國女裝的發展尤其快。女裝品牌緊跟流行,引領著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吳健民告訴記者,這主要緣于中國女裝品牌激烈的市場化競爭。
“中國女裝市場激烈的競爭,要求女裝品牌必須與時俱進、提升品牌創新能力、增強自己同市場的同步性。而在消費市場的激烈搏殺,也極大地增強了中國女裝的競爭力。這也是男裝品牌所不能比擬的。”在吳健民看來,中國目前男裝市場的發展,并非依靠品牌的市場化競爭,更多的仍是靠工裝產品的加工、團購業務的發展來支撐,這也導致中國男裝品牌創新能力差、應變市場能力弱的現狀。
“所以,未來中國服裝品牌的龍頭一定是出在女裝品牌中。”吳健民頗為自信地告訴記者。
但對于中國服裝品牌未來的渠道發展,吳健民也表示擔憂。
“最大的市場還在中國”
“我堅持認為,中國中端服裝品牌未來的市場還是中國。”吳健民對于服裝品牌的“走出去”并不盲目樂觀,他告訴記者,從全球市場來看,99%的中端品牌針對的都是本土市場。并且,中端品牌能真正走出去的也屈指可數。
這主要是因為品牌要實現“走出去”,不僅需要良好的產品,還需要企業有強大的商業運作能力,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團隊做支撐。“而它對企業家的能力和背景也是極大的考驗。”吳健民說道。
對此,聚焦本土市場對品牌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但面對目前中國終端渠道的發展形勢,吳健民認為,本土渠道還須進一步梳理和規范。
“目前,商場的泡沫太多,新建商場的數量也在極速膨脹。中國商場在發展上的馬太效應也愈發明顯。優勢商場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其進駐門檻也非常高。與此同時,由于商業地產的擴張加快,許多新建商場存在招商難等問題,經營業績也很一般,許多都處于賠錢狀態。”對此,吳健民認為,這就要求未來商場和品牌加強合作,從而實現共同發展。
面對電商快速崛起的發展趨勢,吳健民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占據了過多的商業資源。這導致專賣店等終端渠道的租賃成本不斷上升,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電商的快速發展。
但這對中國服裝品牌的良性成長并非好事。
“電商的快速發展,不斷推動企業以競價策略進行市場競爭,這對品牌企業的發展形成很大的沖擊。”對此,吳健民表示,中國電商市場還亟須一場政策規范。
“未來的中國服裝品牌市場,一定是線上、線下等多渠道并存的發展趨勢。”吳健民說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