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都衣舍:突破天花板的必選項
一個線上服裝品牌要做到百億元,究竟需要多少子品牌?四五個還是四五十個?趙迎光的判斷是后者。
“打造時尚品牌孵化平臺”的提法由趙迎光在2014年正式對外宣布,但深層的基本戰(zhàn)略——韓都衣舍要走多品牌經營的道路,早已深植于他的心中。
趙迎光在山東大學韓語系畢業(yè)后被公司派到韓國工作,1998年起多次與韓國知名服裝企業(yè)衣戀集團打交道。“當時衣戀集團內部,包括尚未成形的創(chuàng)業(yè)品牌在內,已有大大小小的品牌將近100個,而且運營得不錯。”
多次交流后趙迎光得出結論:一個服裝企業(yè)要做到較大規(guī)模并保持持續(xù)增長,多品牌是必經之路,畢竟一個品牌不可能占據所有的人群定位。2007年趙迎光回國創(chuàng)業(yè),一口氣注冊了20多個商標,為日后的多品牌發(fā)展早早做起儲備。
多品牌戰(zhàn)略之下,亦有不同的打法。回國后,趙迎光經歷了國內服裝電商的兩次大討論。一是互聯網上能不能出品牌?這一爭論伴隨2008年淘寶商城成立并大力扶植“淘品牌”而漸漸平息。二是一個互聯網服裝品牌的天花板有多高?業(yè)內的共識是:由于存在極多個性化定位,單一線上品牌要做到百億元幾乎不可能,其天花板遠遠低于線下,因而品牌的數量會大幅增加。
但關于多品牌的具體實現道路,則有不同看法:一是每做一個子品牌都五臟俱全、相對獨立,除資金外關聯度極低;二是各子品牌共用底層的基礎服務,獨立性有限,只在產品端和營銷端相互區(qū)隔,規(guī)模相對較小,以韓都衣舍為代表。
兩種思路的背后是對一個問題的不同回答:一個線上服裝品牌要做到百億元,究竟需要多少子品牌?四五個還是四五十個?趙迎光的判斷是后者。“2014年,整個互聯網市場正在由增量市場逐漸轉變成存量市場,尤其是在成熟度較高的服裝行業(yè),幾個大品牌的增速已明顯放緩,這意味著天花板已觸手可及。從女裝看大概是10億元。”
戰(zhàn)略既定,仍需從內功練起。最初幾年,趙迎光極少提及多品牌之事,只帶領團隊埋頭耕耘主品牌韓都衣舍。2011年,韓都衣舍的銷售額在盈利的前提下做到近3億元,以小組制為核心的單品全程運營體系也日益完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