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然解讀紡織行業產學研問題
記者:您當初為何會選擇自己創業辦工廠?
崔浩然:我的創業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我退休沒多久,孩子們就面臨了嚴峻的就業危機,他們相繼下崗。我和孩子們坐在一起商量如何找一個好的營生,我的女兒提出一個建議,就是自己辦一個印染工廠。我當時也沒有想太多,我在印染廠做了40多年的總工程師,關于印染設備、工藝參數等問題都比較了解,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產品質量檢測我都可以把關。我當時也認為自己創業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此在1999年,我就籌借了300多萬元辦起了新浩印染公司。
記者:您在創業過程中遇到過什么難題?
崔浩然:創業前期遇到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當初的資金少,貸款也比較難,印染設備都比較昂貴,一部機器就需要100多萬元,買不起設備,不過由于我在無錫的印染廠工作了很多年,我參與過很多印染設備廠建廠初期的技術支持工作,因此和設備廠負責人比較熟悉,他們也信得過我,同意我分批支付設備款,當面料銷售完畢,現金回流后我就支付一部分錢給設備廠,就這樣經過3年多的時間就把欠的錢完全還清了。
在辦廠過程中,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員的社會交際能力普遍較差,我在實驗室呆了40多年,每天面對的是瓶瓶罐罐和化學試劑,和人打交道很少,尤其是和生意人、政府部門打交道的機會更少,這也是我不能忽視的短板,好在我的大女婿是一個很善交際的人,現在的銷售和與其他政府部門溝通的事情都是他在做。因此建廠后,我基本還是在生產一線指導,解決實際生產問題。
記者:您認為技術專家創業有什么優勢和劣勢?
崔浩然:技術人員辦廠的最大優勢就是對自己的產品心里有數,什么樣的工藝參數、生產條件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滿足外銷的標準,因為技術人員有技術積累和經驗,可以少走彎路,技術人員心里清楚應該怎樣節能減排,提高經濟效益,像我在幾年前就開始使用一步染色法替換兩步染色法,像最簡單的滌棉染色,滌綸需要130℃的高溫高壓染色,染完以后經過漂洗,洗干凈后再進行棉的染色,能源、水、電、氣的浪費非常嚴重,經濟效益很差,經濟效益遠不如一步法染色。
我認為技術人員最擅長的是技術,對整個技術的理解比較通透,而對市場的把握度不夠。技術人員傾向于認為自己的成果是天下第一,將來肯定會大賣。事實上,從科研到市場,涉及的領域和范圍很多,包括市場推廣、資本、政策、產品的實用性等。
創業先要創新,這就直接涉及到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即走技術服務、技術入股、孵化企業之路,在工藝、裝備、品質上尋求創新點,技術指標決定經濟指標,技術創新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走自主創新之路才能立足,這也是技術人員創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可以明顯提高一等品率,降低返工復修率,提高經濟效益。
總的來說,創業成功是諸多因素推動的結果,創業也不是簡單的一蹴而就,而是厚積薄發、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首先,創業要有思想,即從實際出發、抓住自身特點,尋求符合自身發展的創業模式、鍛煉創業思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其次,創業要有目標,即創業要立足實際、找準市場定位,在選題方面注重實踐性、可行性和發展性,減小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甚至商業運營模式的阻力;最后,創業要有行動,即創業貴在堅持,其成功取決于付諸行動的程度,有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將思想轉化為實踐才能創好業。當然,良好的環境,包括內部環境、企業外部環境、社會與思想環境等也是必要因素。
記者:現在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您認為產學研用對行業成功轉型有何促進作用?
崔浩然:國家現在大力提倡走產學研用道路,而且紡織行業也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紡織學科作為應用型學科,通過走產學研用道路可以有效地提升紡織企業的競爭力,我認為產學研用對企業最顯著的作用就是可以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資源,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有利于企業構建高素質的人才資源結構,專業而適用的人才資源已成為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資源。
通過企業主動與高校的合作,不僅能有效提高高校培養人才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更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企業對自身所需人才的要求。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把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直接反映到教學計劃中,反映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特別是通過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最終對企業未來的人才供應及素質提供保障,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用人難題。有了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優勢,紡織行業成功轉型升級指日可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