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應多管齊下
小微企業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構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進社會就業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但小微企業融資難也是不爭的事實。
當前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融資難。小微企業實力薄弱、經營效益較差、負債率較高,而且企業財務不規范、分布散亂、數量多,很難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二是融資貴。金融機構往往青睞規模較大的企業,小微企業則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在此情況下,小微企業不得不通過民間借貸取得短期資金,以求得生存與發展,昂貴的借款成本必然影響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三是融資亂。小微企業往往是以非正規的方式進行融資,主要通過創業者個人的儲蓄、親朋好友的借貸、企業職工的內部集資,個人資金涌向了高利貸市場。四是融資險。由于小微企業經營利潤低、融資渠道單一、融資環境差、融資成本高,加之參與高利貸的借貸,小微企業既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又聚集著一定的融資風險,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小微企業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脅。五是抵押弱。小微企業一般缺乏有效的資產為貸款擔保,導致貸款難上加難。
改善融資環境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要為小微企業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降低門檻,減少審批事項,著力落實長期的優惠政策,對新建的小微企業要減征或免征稅負,減少企業在成長期的資金壓力,培養長期稅源。其次,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小微企業發展專項基金規模,改善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堅持普惠原則,擴大小微企業的受惠面。再者,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政府要建立起小微企業服務體系,改革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制度,擴大減免稅范圍,提高固定資產的折舊率,積極為小微企業提供政府培訓、咨詢等服務。
強化企業管理,不斷改善企業自身融資條件。要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規范企業經營管理。同時,企業應加強管理、謹慎經營,堅持穩步、健康的發展方針,努力降低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生產效益,并且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創新,優化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此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加快金融創新服務。與大型銀行相比,中小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具有審批流程短、資金到位快、形式靈活等優勢。政府應積極鼓勵小型金融機構發展。要大力發展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等新型金融組織,增加服務覆蓋面,補充大型金融機構服務的盲區。要大力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積極創新和規范民間借貸,陽光化運作。
加大金融監管,完善信用風險評估機制。金融機構在擴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業務時,要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信用風險評估機制,規范對小微企業的征信、評級以及信息發布,防范和化解信用風險,使金融機構能積極主動地提高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讓小微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健康發展。
拓展融資渠道,激活民間資本。基層金融機構在資金來源、征信渠道、避險機制、盈利交易等方面具有低成本交易的優勢,是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力量。鼓勵現有的金融機構在社區鄉鎮設立分支機構,結合基層實際,在金融產品精細化、個性化以及抵押擔保方式創新上加大力度,盡量滿足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成立服務小微企業、個人創業及農戶經營的民間融資機構,鼓勵民間資本成立小額貸款公司,使民間借貸由“地下”轉到“地上”,加快合法化、陽光化進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