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的發展機會已經下移
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已經趨于飽和甚至過剩。據統計,2013年,全國新建購物中心面積接近2000萬平方米,其中83.5%都在一二線城市,不少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人均面積超過2平方米。雖然在這些城市的某些板塊還存在購物中心的空白點,但這樣的空白點畢竟已經不多了。而三四線城市商業體量雖然較大,但更多是傳統百貨大樓、步行街、社區商業和專業市場,新建購物中心數量不多,很多三四線城市仍然缺少新型的、一站式的、體驗型購物中心,三四線城市購物中心發展正當其時。
但購物中心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是購物中心快速發展與惡性競爭的挑戰。由于購物中心能夠給地方帶來就業、稅收,改善城市商業環境和氛圍,因此,地方政府引進一站式購物中心的動能很強,但是,政府商業網點規劃缺失,導致商業地產格局出現了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圈越來越小的局面。往往地方政府在引進了一個擁有購物中心的城市綜合體后,又會再引進第二個甚至第三個購物中心。一般一個購物中心年銷售額至少8億元,租金才可以覆蓋投資成本利息并少量回收投資成本。按照8億元的銷售額和一般的客單價50元計算,每年需要客流量1600萬人,日均客流量已至少要在4.4萬人。如果按照一個購物中心可以覆蓋五公里范圍內20萬人口的話,相當于每人每周要到購物中心來消費一次。而事實上,這是很難達到的。如果地方政府在引進兩個購物中心,那就相當于商圈變小了,購物中心之間的激烈競爭就難以避免,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其次是不同城市級別購物中心的差異化挑戰。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從城市規模、商圈大小、消費能力、客群性質等各方面均有不同,有什么樣的購買力才會有什么樣的商業檔次,有什么樣的生活習慣才會有什么樣的商業業態。不是所有城市的購物中心都可以做莫納畫展的,也不是所有購物中心都可以做主題公園的。
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觀念超前,客群消費能力強,客群基數大,客戶可以細分,只要抓住其中具有部分特質的主力客群,就可以滿足購物中心日均客流量要求,進而達成銷售額水平,保證開業率和租金坪效。
但三四線城市不同, 城區總人口有限,商業分散,客群年齡差異大,消費習慣保守,一般購物中心更應當向全客群方向覆蓋,才能保證購物中心的日均客流量和銷售額,進而保證購物中心的正常運營。
第三是電商對購物中心的沖擊與挑戰。電商的迅速崛起,順應了現代人快節奏、高效率的潮流,滿足了很多人足不出戶便可購物的“懶人經濟”需求,更降低了中間環節的費用,把商業租金變成給予客戶的優惠。目前不只是年輕人,也有很多的年過半百的人也在使用電商,他們不用再去超市,甚至可以通過電商為父母買大米、打醬油,傳統百貨和超市里的業態在購物中心的生存環境將越來越差。
而電商對商業地產造成的深遠影響還不止于此,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移動互聯網思維和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化,雖然移動互聯網只是現代人手腳眼耳的延伸,但移動互聯網有顛覆一切的可能,甚至可能改變目前購物中心建筑形態甚至盈利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