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波解讀怎樣用低成本的管理模式去建立服裝供應鏈
從供應鏈管理角度出發,從產品研發、設計開始,如何減少、預防產品本身的復雜度以及組織、流程的管理復雜度。“防雜”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不僅僅是產品成本,更重要的還有管理成本。目前很多本土企業的一種現象,就是“有設計,但沒有產品管理;有銷售,但沒有客戶管理”。這是導致企業產品過度復雜,組織結構紊亂,流程不清晰的關鍵原因所在。
許許多多的企業一味的追求個性化、產品多樣化,必然就導致了原材料品類的過多,采購量減少,單價自然很高。同時,因為產品的多樣化,導致了工藝的復雜,很難標準化,在管理,人員技能的成本上又高出不少。我們來看看最熟悉的2個手機品牌的產品區別:蘋果的iphone從1-6,除了大小的區別,內存卡的區別,其他基本是一樣的(系統升級區別),一開始顏色也就是白和黑色,后面才有了多種顏色的選擇,但是價格還不一樣。
而我們熟悉的另一個品牌,三星,款式很多。其采購物料的成本價格自然就不一樣了,最終導致的利潤也就明顯不同(品類多,量少,價格高,品類少,量大,價格自然有優勢)。汽車行業中,日本品牌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尤其是豐田公司,很多主要的原材料形成大批了采購,工藝雷同,形成標準化作業。
與“前端防雜”相呼應,在“后端減重”部分,企業獲取資源的方法有兩種:要么是借助市場(供應商做),要么是豎向集成(自己做)。當沒有能力選擇和管理供應商時,企業就不得不走豎向集成之路,結果導致重資產運營,投資回報率低下。“很多企業有采購,但沒有供應商管理”,這是很多企業為什么一直在“重資產”運營的關鍵所在。
單純的采購,僅僅是個需求與供應的接口,這是遠遠不夠的。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通過有效的供應商選擇、分類、評估、績效考核、供應商集成等流程管控能力,通過與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扶持供應商從而提升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企業經營“輕資產”的前提。如何從單純的采購,逐步過渡到供應商管理。這也是很多企業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如果我們僅僅是“輕選擇、重淘汰”,單純依靠投標、追求所謂最低價格,“局限于料號、項目層面的小優化,而忽視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等,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成本問題。這也是供應商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現,其實也是對合作伙伴極端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不懂供應商管理,所以只能靠罰款,靠逼迫,靠要挾。
通過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前端控制復雜度,降低復雜度驅動的成本;后端驅動供應商資源,減少“重資產”帶來的成本;中間還得要控制,這個控制的核心就是“計劃”。我們都知道,計劃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很多公司的出貨問題、庫存問題,看起來都是采購、生產的問題,其實大多是計劃問題。“計劃的天職是管理需求,不能墮落為執行”。
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就是,“計劃員天天在追料”,“經理人天天在拼刺刀”,這都是缺乏計劃能力的表現。甚至很多的企業沒有真正的計劃,或者跟本就不重視計劃,或者頻繁的修改計劃。重執行,弱計劃的復雜企業比比皆是。而如果沒有計劃,執行的方向、依據又是什么?計劃做不好,供應鏈(包括供應商、采購、生產、客戶、銷售等)怎么累死的都不知道,供應鏈管理的能力就無法提高,企業的“三角戀”就談不成,因為“供應鏈管理是中心,研發、銷售是兩個基本點”我們認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但包括研發和市場,而且包括供應鏈的管理和整合能力,是一個意思。
我們看到很多公司產品也不錯,市場也很好,客戶也不缺,但就是“只開花,不結果”——生意做了不少,就是不賺錢;或者賬面上賺了,都賺進庫存了——根本原因就在于供應鏈的計劃、執行能力不足,沒法有效控制成本和庫存。
在計劃控制上,特別提醒大家,“你不能寄希望于預測的準確度”, “預測永遠是錯誤的,但這并不排除您可以做出一個相對正確的判斷”。我們要“從數據出發,由判斷結束”,盡量提高預測的準確度,其余則通過提高供應鏈的執行能力來補足計劃的不足。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