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紡企如何管控內銷質量
“中國紡織工業的增長以后必將更多的依賴國內市場,但如果在開拓國內市場中沒有很好的管控就不行。”Intertek(天祥)集團中國市場事業部總經理王建平在接受《中國纖檢》專訪時強調。
據了解,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國內市場對紡織業的企穩復蘇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但在國家加大對紡織服裝質量監管力度的背景下,不合格的產品屢被曝光,新質量法規、新標準不斷更新完善。紡企要如何應對內銷質量把控的大形勢、大風潮?
內銷管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記者:王教授您好,我們知道中國紡織工業歷來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行業,紡織服裝的內銷質量管控有何必要性和緊迫性呢?
王建平:紡織品在國內銷售的質量管制,很長時間一直都有的,因為一件產品要在國內銷售必須保證它的質量,要對消費者負責。在整個國際貿易中亦是如此。
對產品國內銷售的管制,之前一直都抓得比較嚴,但是最近的情況有所變化,特別是增加了一些安全、環境方面的新要求,這些都是之前沒有的。以前,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他們更加關注出口,特別是對輕工業而言,都希望能在國際市場爭得份額。但在如今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企業更依賴于國內市場的增長。在國內市場增長的過程中,產品質量監控的規范化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政府對消費品的安全和消費者使用過程中安全的關注相比以前更多。
還有一個就是市場上的秩序,如果沒有標準和檢測來控制的話,這個市場會變亂,對消費者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現在國家加強對內銷質量的管控,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從總體上看效果也非常好。
內銷紡織品的質量狀況
記者:國內市場的紡織品質量現狀如何?
王建平: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是比較好的,特別是紡織品,整體上我們內銷產品的質量是很不錯的。這些年在標準化和質量的監控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但還是經常出現抽到一些產品不合格、媒體曝光等問題。
我嘗試著分析這些情況,從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看,被媒體曝光的更多的是一些比較小型的企業和一些運作管理不規范的企業,也可能是在上市的過程中沒有經過嚴格的監管和權威機構作出檢測報告。但我們還發現,國內外的一些知名品牌在市場監控中也出現了一些產品不合格的問題,不少國際知名品牌的進口產品在國內的產品質量抽查中不合格。
記者:我們也注意到國際大牌質量問題頻頻發生這個現象,您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哪?
王建平:我認為原因主要在于,現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大,很多國外的品牌紛紛擠進中國市場。但由于這些國外品牌長期以來只關注他們自己的標準或者是國外的標準,自認為自己產品的質量是很好的。然而我們國內的質量標準體系和國外的標準體系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特別是細節上的差異。這樣,很多海外的品牌對中國國內的質量標準體系不是很了解,又或許是沒有意識要很好的去了解,導致他們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后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質量問題。從目前來看,很多海外品牌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開始在不斷地改善,盡量地做到符合中國的要求。
記者:紡織品內銷市場,有哪些質量問題是比較突出的?
王建平:現在國內的紡織消費品從總體上來講,質量還是不錯的,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不排除還是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這當中當然有些是誠信問題,但更多的是有些企業對標準問題不夠關注而發生的問題。
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安全問題,一開始沒有指標,大家也沒有這個意識,所以抽查出來的不合格產品比較多,后來對此開始重視,現在已經得到很好的改善,不合格的產品比以前已經少很多了。第二個是產品標簽問題居高不下,其實很多企業不是因為產品不好,而是產品標簽不規范。近年來這個問題在產品的不合格率中一直高企。我們國家對產品標簽的標識是有強制標準的,國內很多企業對此還不夠重視,導致產品不合格。這種情況其實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第三個方面是纖維的含量,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它涉及到一些誠信問題。關于纖維含量現在國內有意造假的情況不多,但是產品的標識和實際檢驗結果不吻合的情況占的比例比較多,不排除有些是有意減少某些成份的含量,但大部份還是因為企業的管理不規范所造成的。
目前我們國內市場監管中所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但總體上講,跟前幾年相比已經大大地得到改善了。
品管建議與走向預測{page_break}
記者:您會給紡企何種建議或提供哪些解決方案?
王建平:有些企業認為,現在的質量檢驗體系環節太多,過于繁瑣。我的看法是:企業要把質量監控落實到生產流程中,而不能單純的把質量的監控放在最后一個環節。這樣會出現一種情況,如果產品到最后關頭才檢驗出來不合格,那么這些產品就只得通通退掉重來。很多紡織服裝企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我建議企業:第一,你的產品在設計的時候,準備選擇什么原料,這個時候要做一些基礎性的檢測。如果原料選定了,設計完成后,中間的生產過程如果嚴格加以把關的話,應該是不會出現什么問題的。最終的產品檢驗,除了一些跟最終產品符合指標有關的以外,其他的問題都可以在前面解決掉。從整體上看,這樣可以減少質量檢測方面的成本,同時也可以降低風險。
記者:您還有要補充的觀點嗎?
王建平:現在大家都很關注以后國內市場的走向。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2008年之間的情況看,中國服裝紡織品的出口總量是非常大的,平均增幅是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由于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產品的成本也會隨之提高,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業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中國紡織工業巨大的產能要找到出路,國內市場是“必然之選”,因為國內人均纖維消費能力還處于較低的水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