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商智慧:轉型升級是命根
說起溫州商人,人們的腦海中常不由自主地生成這樣一種印象:財大氣粗、頭腦精明、吃苦耐勞,這幾年“溫州炒房團”的卓越表現,讓“財富”和“投機”與“溫商”捆綁在了一起。
然而,前幾天記者走進溫州瑞安,卻結識了一群別樣的溫商,也認識了一個真實的瑞安針紡產業。
默默趕路的無冕之王
孫裕強,瑞安市針紡行業協會會長,除了在會員大會上作的工作報告外,幾乎沒有聽到一句他在公眾場合下的高談闊論。會員大會結束后的晚宴及聯歡晚會上,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除了必要的交流外,他也幾乎沒說一句多余的話。樸素的衣著,儒雅的性情,似乎很難將眼前這位低調的中年人與之在商海中的叱咤風云聯系在一起。然而,正是他苦心經營的瑞安光裕針織有限公司,年出口值達3億多元,襪子年產量位居全國前列。
瑞安針紡行業協會成立不過3年,是瑞安市20多個協會、商會中的一分子。瑞安市工業的多元化發展,讓針紡的影響力不是很顯著,但針紡的規模不容小覷,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1家,五六千萬元的更多達幾十家。瑞安針紡行業協會的會員3年來也快速增長,如今已有120個。盡管不少針紡企業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針紡行業也不乏“中國馳名商標”和 浙江省著名商標等,但整個中國紡織行業,即便是瑞安市的百姓,真正開始了解瑞安針紡,是從協會成立之后。
針紡是一個傳統產業,但瑞安企業家們在市場開拓中充分表現出了溫商的睿智、眼光與膽識。光裕針織有限公司其實可算作襪品市場的后來者,1991年當孫裕強從經營了10年的工藝絲織廠轉身到襪類產品時,國內市場已被浙江諸暨、義烏、紹興以及廣東、江蘇、北京等地的企業所占據,孫裕強便登高遠望到了世界,在匈牙利設立了境外銷售公司,成為瑞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通過這個銷售公司光裕的襪子源源不斷地出口到東歐。嘗到了自生產、自出口的甜頭后,光裕一發不可收拾,1997~2000年間先后在波蘭、捷克、意大利設立了貿易進出口公司;2001~2003年,又在法國、德國、烏克蘭設立貿易銷售公司與辦事處,在馬德里公約國、草約國(24個國家)注冊了NaiGe商標,在國際物流樞紐德國漢堡建立了自己的保稅倉儲庫區;2004年,(美國)光裕貿易公司成立,并在此注冊了原品牌NaiGe商標與新商標Fannrose(方絡絲);2006年,光裕產品進入南美市場;2009年,在西班牙、俄羅斯建立貿易辦事處,如今光裕已在海外設有11個銷售進出口公司與貿易辦事處,光裕產品在歐洲已占據半壁江山。
2010年7月,在中國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展(紐約)上,當一位廣州汕頭商人向記者透露他的一些同鄉準備在紐約設立辦事處時,還贏來不少贊許聲。孰料在此前的10多年間,以孫裕強為代表的瑞安企業家們已悄悄地在海外布局,在國際上打起了自己的品牌。擁有這樣的膽略和智慧,也就不讓人驚訝溫州商人何以能創造如許的財富了。在瑞安采訪期間,瑞安針紡協會秘書長謝公望介紹說,國內一家擁有襪子馳名商標的企業還要為瑞安碧星針織有限公司做貼牌生產。因為碧星生產的無縫襪和無縫內褲在法國非常受歡迎,其品牌BIXTRA(思必達)在法國市場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以內銷見長的那家襪企甘于為思必達貼牌生產以便進入法國市場。
當然,對于瑞安針紡企業來說,未必一直都是晴空萬里。2008和2009年,就讓他們嘗到了挫折的滋味。金融危機的影響毋庸贅言,更讓他們痛心的是先后兩次遭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灰色清關”的影響。“2008年9月11日和2009年6月29日讓人很難忘,我們行業在俄羅斯的幾十個企業遭到查扣和封存,不僅造成經濟損失,而且打斷了正常的生產運轉。”謝公望說。2007年瑞安規模以上針紡企業工業總產值為53.16億元,2008年、2009年工業總產值都降到50億元以下,但2010年恢復增長到了59.93億元。雖然反映在紙面上的只是幾個數字的變化,但這個過程對于瑞安針紡行業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是一個重新思考的過程。
如何邁過土地及用工坎兒
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機遇為世界矚目,在國外馳騁了10多年的瑞安針紡企業家們也坐不住了,身邊的金礦吸引他們衣錦還鄉。但成功是不可復制的,盡管過去積累的財富、經驗和技術等等,讓他們站在了很高的起點上,然而眼下面臨的諸多道坎兒束縛他們邁出更大的步伐。
“針紡產業的工業產值在瑞安市已占到了第4位,但現在問題也很多,有的襪子生產企業設備比較落后,用工量很大,不轉型的話前途堪憂。”在從溫州去瑞安的路上,瑞安工商局的一位負責人說,在瑞安談得最多的就是土地和用工,每每談及此,總能聽到老總們發出的嘆息聲。
2010年末,浙江樂清的一名村長錢云會,用其生命喚起了全國人民對該地征地問題的關注。與樂清近在咫尺的瑞安市,土地稀缺的問題一樣嚴重,或者對于整個溫州地區來說這都是一道難以解開的節。據說,瑞安的地價每畝已到達100萬元,是5年前的4倍,同時征地背后還藏著諸多糾紛。“我們2005年在經濟開發區征地120畝,到去年初才進場,年底才建圍墻,今年初才有可能打樁。”說起這件事,孫裕強總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問題還遠不止這些。招不到工人,尤其是熟練工人,是令瑞安針紡行業老總們頭疼的另一個問題。2010年就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因用工短缺而開工不足,“金臺針織公司月工資五六千元都招不到人。”謝公望說。{page_break}
在上述因素的約束下,一些針紡企業開始將部分產能轉移到外地,更多的企業開始走上轉型升級之路。在2011年1月12日瑞安針紡行業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上,還舉行了“中國針織名城”授牌儀式,當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將“中國針織名城”的牌匾遞到瑞安市政府相關負責人的手中時,預示著瑞安針紡翻開了新的一頁,楊世濱將之稱作瑞安針紡行業發展的一個標志。
針對行業存在的主要癥結,楊世濱指出,未來5年,提高勞動生產率與渠道建設是行業兩個主要命題。他舉了一個例子讓聽者目瞪口呆:“前不久我去意大利一個襪子集群地看到,一個企業的車間有60臺襪機,工藝流程有織造、平整和修剪,但整個車間只有兩個工人。而在自動化倉庫,實行兩班倒,產品包裝分混碼裝和分碼裝,也只有3個工人。”雖然西方的工人工資是中國的數倍,但根據中國勞動生產率30萬元/人·年(“十一五”期間),發達國家勞動生產率60萬美元/人·年來看,投入產出比高低差別鮮明。在楊世濱看來,中國針織行業的生產設備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但勞動生產率存在顯著的差別。在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的形勢下,提高勞動生產率將是一件“頭等大事”。而以外銷見長的瑞安針紡,未來不可回避的是開拓內銷市場。當然對于由外轉內的外向型企業鋪設國內的銷售渠道不是一件易事,楊世濱建議瑞安針紡行業可以從打造區域品牌開始。“在二三線城市打出瑞安針織的牌子,企業之間抱團合作,拿出不同的品牌進行組合,推出瑞安的整體形象。”楊世濱支招道。
當然,在過去的幾年中,瑞安針紡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就還是很突出的。對此,孫裕強總結說:“經歷了金融危機后,不少企業展開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像光裕針織、興隆針織、碧星針織等原來生產針織襪的企業從意大利、日本引進電腦無縫內衣機,產品從單一的針織襪調整為襪子和內衣并行。”此外,品牌建設也是瑞安針織值得夸耀的地方,蓓發來服飾的“中國馳名商標”、華峰氨綸公司的“浙江省出口名牌”企業稱號等等,見證著他們在行業的地位。對于未來,瑞安針紡有許多設想,比如比如建立人才庫,在產品開發方面實現新突破;內外銷并舉,搭上電子商務快車……
在很早發展起來的經濟強市——溫州地區的瑞安針紡的未來發展模式,值得關注,它或將成為紡織這個傳統產業明天的一個范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