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或將迎來發展契機
目前,日本“3·11”地震搶險救援基本結束,今后工作重點將轉入災后恢復重建。這意味著,3月11日以來,強震引發的國際石化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將漸趨平靜。然而,地震導致的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以及由此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核能安全的陰影卻揮之難去,對全球能源格局和石化產業發展的影響也將持續。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地震或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助推器。
自日本“3·11”地震以來,全球范圍內公眾對核能和平利用安全性的質疑與憂慮急劇升溫,由此引發的結果很可能是核能利用進程遲滯。事實上,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后,眾多核能利用大國已經推遲了核電擴能計劃。
自3月14日起,印度等國領導人均表現出了對進一步利用核能的審慎態度。就連核電裝機容量最多的美國,也表示要“重新考慮美國能源政策,暫停擴大核能計劃”……有分析指出,福島核泄漏事故極可能將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原計劃推遲20~50年。
根據國際能源署最近公布的數據:目前,全世界運行的核電站有438座,總裝機容量4.01億千瓦,年發電量27757億千瓦時。今后幾年,哪怕只有1/5的核電站受福島核泄漏事故影響而被關閉,并將這部分供電缺口改用化石能源中最潔凈的天然氣發電,則每年新增的天然氣需求將達1110億立方米,相當于2009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的3.87%。而據大通證券研究員蔡文彬估計,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比原規劃下降10%~50%,即5500萬千瓦至2.75億千瓦。如果這部分供電缺口全部由天然氣替代,則每年新增的天然氣需求將達760億~3800億立方米。若這些電力缺口全部由燃煤發電替代,則每年新增3.13億噸標準煤消耗,相當于2010年世界煤炭總產量的6.16%。可以預見,無論是用天然氣還是煤炭發電替代核電,都將大幅增加化石類能源的消耗,助推其價格上揚。
受日本大地震以及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影響,目前,國際油價已經站穩每桶100美元上方。與金融危機前石油價格飆漲不同,此時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關口,是在全球經濟剛剛復蘇、對能源需求剛剛恢復的情況下出現的。表明每桶100美元很可能只是石油價格新一輪上漲的起點,隨著世界經濟的全面復蘇,石油價格將會在需求推動下繼續穩健上揚,高油價、高成本時代將真正到來。
在高油價時代前期,煤炭價格可能相對低廉,煤化工產品競爭力會明顯提升,刺激包括中國、南非等煤炭資源相對豐富,又掌握了一定煤化工先進技術的國家大力發展煤化工。中國煤化工產業在經歷了2008年以來的不景氣和諸多質疑后,將獲得短期的寬松政策,相關企業盈利能力會有一定提升。但隨著全球煤炭需求量的增加,煤炭價格也將持續攀升,縮小其與石油、天然氣能源的價格差距,削弱煤化工產品的競爭力。而煤炭消耗引發的碳減排壓力加劇和水資源供應緊張,必然會遏制煤化工產業無限擴張。
與此相反,那些現在看來規模小、成本高、關鍵技術尚未取得突破、競爭力不強的水電、風能、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源,經過5~10年的攻關、發展和培育,必然會取得關鍵技術的突破,并在各國政府給予的更多關注與扶持政策推動下,可再生能源將獲得迅猛發展。
以能源消費居前的美、中、日、歐盟四大經濟體為例,在美國,奧巴馬政府已經通過了一個斥資500億美元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的中長期計劃;中國計劃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11.4%,2050年達到30%;日本政府吸取此次核泄漏事故教訓,已決定嚴格控制并壓縮核電規模,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歐盟宣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占總發電量的20%。
相信在多重壓力倒逼下,將會有更多國家出臺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步入健康發展快車道。美國能源部甚至預測: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將從2007年的18%增至23%。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