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格局:大數據促進紡織企業轉型
在“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打開產業新格局,對實現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5月5日,以“新供給 新需求 新格局——開啟紡織工業‘十三五’新征程”為主題的2016中國紡織創新年會·柯橋峰會在紹興召開。相關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同探討紡織行業轉型升級、企業提質增效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發現新需求、重構新供給: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紡織行業建成紡織強國的最后沖刺階段。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提出以來,如何去庫存、調結構,實現有效供給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而這也正是紡織服裝業需要著力提升的方向。
2015年,《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產業定位的新表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孫瑞哲看來,這些表述體現了中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經過程,同時,也對中國紡織業“知己而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創新能否成為紡織行業的習慣性動作,關乎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之成敗。而如何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推進創新是全行業的重要課題。
孫瑞哲指出,在互聯網時代,紡織業供給端和需求端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供給端成本扁平、模式創新、智能制造;需求端由消費者關注產品向關注體驗轉變,城市市場向城鎮市場下沉,二八經濟到長尾經濟共存嬗變。
“創新要‘明勢而為’,我們既要強調根本性、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同時還要注重文化創意、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供應鏈協同創新來滿足消費需求、優化成本結構和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簡而言之,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是基礎,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是保障,消費安全和環境友好是責任,消費導向和生活方式是目標。”
打造新格局:大數據促進紡織企業轉型
近日,工信部印發《綠色制造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旨在通過實施綠色制造專項行動,建立綠色制造體系和推廣綠色技術的應用。作為推行及實施綠色制造的重點行業之一,紡織工業如何通過綠色制造實現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進而挖掘需求的潛力?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翔表示,工業4.0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契機,其核心不是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而是關注制造業對客戶、人類及環境的意義。“經歷數十年的跳躍式發展,中國制造業存在著缺乏理念和忽視細節的問題,其發展尚處于自動化初級階段,關注點仍停留在質量提升與成本控制層面”。
“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更加錯綜復雜。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產業格局進一步調整,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但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要求更加緊迫。我國紡織工業具有建設紡織強國的戰略機遇,但也面臨嚴峻挑戰。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指出,首先,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變革為行業創新發展提供重大機遇;其次,消費結構升級為紡織產業升級提供新空間;再次,紡織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緊迫。
目前,在國際經濟形勢進入復蘇階段,國內“十三五”建成紡織強國的決戰時期,紡織業供給側改革正著力于緩解市場的供需矛盾,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成為紡織業調整供給側的主要途徑。
作為全國最大的紡織產業集群基地之一,“三品”戰略同樣也是柯橋的戰略選擇。中共紹興市柯橋區區委書記徐國龍表示,經濟的轉型升級離不開紡織業的轉型。“近年來,我們按照補短板、促轉型、提績效的要求,全面加快推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運用大數據致力打造‘時尚柯橋、印象柯橋、幸福柯橋’,深入實施‘服務業興區’和‘工業強區’兩大戰略,堅定不移推進印染集聚升級和時尚創意發展。”
如何融合大數據與時尚元素,開拓國際國內新市場,成為開辟中國紡織工業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曹學軍認為,在“互聯網+”的浪潮下,紡織供應鏈應該積極地適應互聯網時代,加強兩化深度融合,推進紡織制造數字化、智能,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提高綠色發展水平,打破過去的運作模式和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以加快轉型獲得實質性突破。
對于傳統制造業的紡織行業來說,通過數據分析解讀了當前紡織和時尚行業需求和供給的新格局,眾多企業已經邁出了全新的一步,同時大數據思維方法也給紡織企業轉型的成功應用帶來了啟發。
美國NFCU銀行資深商務智能咨詢顧問江曉東表示,“企業要學會確定業務方向,選擇一個相對容易又可操作的議題項目作為突破口,從源數據中獲得對企業決策和運營價值的數據。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只有在精準了解新需求的基礎上,通過科技、商業模式等的創新,提供新供給,才能實現成功轉型,進而造就中國紡織時尚業的全球領導新格局。”
{page_break}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董奎勇認為,紡織技術進步的終極目標是“多、快、好、省”,即擴大產能和產量、提高生產速度和效率、優化產品品質和性能、節省能源和原料,紡織技術的創新需要長遠的發展規劃和執著的工匠精神,需要始終深入客戶中間,發現需求,并進一步引領需求,為客戶帶來持續成功,為客戶的客戶帶來驚喜。
采訪手記
在2016中國柯橋紡織品面輔料春季博覽會舉辦的前一天,2016中國紡織創新年會·柯橋峰會召開。300余人的會場,座無虛席。
5月5日,立夏。開場的時候,主持人介紹說,立夏迎三新:發現新需求、重構新供給、開拓新格局。從數據、案例的頭腦風暴到不同視角的平行論壇,從會場的趨勢發布區到創意作品長廊,我們不難發現,“新”成了本次峰會最大的亮點。
臺上,演講嘉賓圍繞“十三五”規劃、綠色制造、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發表精彩演講,分享創新管理經驗;臺下,紡織企業代表、業內專家等針對不同的項目進行交流溝通。
而更讓人覺得欣喜的是,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輕紡行業穩增長、調結構、轉型升級、降本增效成為重點工作,《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計劃(2016-2018)》已起草完成;即將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將進一步明確行業未來發展的路徑。
以創新滿足新需求,利用互聯網技術創造新供給,促進紡織企業轉型升級以塑造新格局,需要系統布局、長遠規劃。
如何順應綠色轉型的發展潮流,進行印染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如何創造綠色新供給,釋放紡織服裝產業巨大的潛在需求;如何以‘智’造科技和時尚趨勢作為有利支撐,鞏固其高端面料聚集地、紡織品貿易中心的戰略地位,都需要政府、行業組織和紡織服裝企業進行思考和實踐。
在“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個春天后,蓬勃發展的中國紡織工業將步入怎樣的季節?是陽光燦爛,還是暴風驟雨?我們拭目以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