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十三五”規劃發布 提升內外貿流通現代化水平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5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組織編制的《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已經印發實施。《綱要》共12章44節,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提出的“十三五”商務發展目標,提出了內貿流通、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等4個方面的14項具體指標。同時,確定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9大任務、3大新戰略和26個重大工程項目,并以此作為商務發展的主要抓手。
《綱要》提出,到2020年,內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8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貿易結構進一步改善,服務貿易超過1萬億美元,利用外資規模不低于“十二五”時期水平,對外投資五年累計達到7200億美元,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商務發展從要素驅動加快轉向創新驅動,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逐步建立。國際經貿關系全方位拓展,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出更多中國方案,議題設置和成果規劃等方面的能力明顯增強,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
為達到預期目標,《綱要》從推進商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手,提出了九大任務和三大新戰略。九大任務包括:形成商務發展新體制,提升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完善跨境投資布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協同開放,深化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關系,統籌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三大戰略包括: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流通升級戰略、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戰略。
《綱要》的亮點之一是提出了未來五年將實施的一批重大工程項目。
《綱要》還提出了26個重大工程項目,作為“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的主要抓手。其中包括,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商務綜合監管執法體系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電子商務進農村、智慧供應鏈創新行動等重大工程項目,國際消費城市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培育外貿品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等重大工程,國家級經開區創新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創新等工程,和京津冀市場一體化建設、長江經濟帶商務引領等重大工程項目。
“無論在速度型還是規模型的目標設定上,商務‘十三五’規劃都與‘十二五’規劃相比有所收縮,但正體現了對當前經濟新常態的適應。雖然這些指標設定得并不算高,但是,若稍有松懈也并不易完成。”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解讀《綱要》時這樣說。
白明表示,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相同,商務“十三五”也未對進出口設定目標,這也反映了我們對國際市場的基本判斷,國際市場仍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商務‘十三五’目標的設定更多強調了我國的外貿升級和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
“同時,將努力打造綠色商務,提高商務持續發展能力。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著力實現合作共贏。把共享發展作為商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商務服務民生的功能,讓人民群眾在商務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沈丹陽表示。
對此,白明認為,雖然按理而言,商務工作中應該更多強調開放,但是,這次卻把創新放在首位,說明當前商務工作不再停留在過去就開放而開放的層面,而是強調了創新對進一步夯實開放的基礎作用,創新作為開放的內生動力,保障下一步開放得以實現更高的水平。
在沈丹陽看來,未來我國商務發展將體現在戰略之中:外貿優進優出戰略著力于推動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進貿易強國進程;流通升級戰略著力于大力推進流通信息化,加快流通標準化建設,促進流通集約化發展,提高流通效率,做強現代流通產業,更好發揮現代流通引導生產、促進消費、改善民生的功能;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戰略著力于統籌推進發展現代流通和對外開放,推動國內各地區市場的一體化、國內國際市場的一體化,培育一批內外貿結合、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商品交易市場,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展會,建設一批帶動性強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支持企業建設境外營銷、支付結算和倉儲物流網絡,逐步形成貫通國內外的價值鏈和大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