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那些經典奢侈品牌反而被冷落了?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近幾年,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幾家高端奢侈品牌紛紛開始抱怨,認為中國消費者已經漸漸失去了強大的消費力,這種體會最明顯的,都是十到二十年前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的那幾個大牌。
比如,近期Prada就公布了公司上半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凈收入和凈利潤均在下滑,公司將一部分銷售額的下跌歸咎于中國奢侈品消費的疲弱。除此之外,Burberry和歷峰集團也都曾表示,由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政府的反腐政策,中國大陸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開銷越來越少了。
然而,事實并不像各個品牌站在自己的角度所看到的那樣。
據報道,路透社近期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消費者每月訂購的梅賽德斯奔馳邁巴赫汽車的數量超過500輛,且平均單價近17萬美元,這意味著中國成為奔馳汽車全球范圍內最大的市場。奔馳母公司Daimler董事會成員Hubertus Troska表示,這樣的趨勢已經持續了多年,也就側面說明,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牌領域的消費力從未減弱。
更有趣的是,Troska上周在法蘭克福汽車展上表示:“我們每月都銷售超出500輛,而且你要是看一下標價,特別是那些我們沒有控制上限價格的車款,會發現一部分顧客支付的價格會比定價還高。”
這樣的現象似乎預示著,現在中國的消費主體關注點開始發生了變化。
去年,咨詢公司麥肯錫曾發布一份關于消費趨勢的報告,稱中國消費者開始從購買大眾產品,轉而購買高端優質產品,相比于前幾年來看,甚至有50%的消費者專門在最貴最好的產品上花錢。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什么那些經典奢侈品牌反而被冷落了?
這背后必然有很多因素導致,但競爭加劇只是一方面。大約20年前,諸如Louis Vuitton、Gucci,Chanel和Hermes等一眾奢侈品牌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在彼時仍處于待開發狀態的中國奢侈品市場,這一批頭軍贏得了先發優勢。然而,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不管是從電商平臺還是實體店,中國消費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觸到了各種西方品牌。
據《紐約時報》報道,位于上海的奢侈品咨詢公司Fortune Character Institute的Tina Zhou曾對此表示,從前中國消費者愛買品牌標識明顯的產品,以此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是最新成長起來的這部分消費群體,他們對于“地位象征”這件事抱有很謹慎的態度,過于明顯直接的地位宣告在他們看來很不入流。
因此,所謂的小眾高端品牌和定制產品成了香餑餑,也是奢侈品市場的最新驅動力。
但是小眾品牌并非等同于不知名品牌,營銷傳播公司BBDO總經理Nick Cakebread向the Fashion Law表示,所謂小眾品牌也包括奢侈品巨頭旗下的非旗艦品牌,“比如LVMH集團就在著力發展旗下幾個在當時看來還相對‘小眾’的品牌——Loro Piana、Givenchy和Celine,這幾個牌子的目標消費群體都是從Louis Vuitton過去的。”
除此之外,中國設計師品牌是這場游戲中的另一撥陣營。
十年前,在中國消費者的概念里,只有海外品牌才能和高質量產品畫上等號,然而今非昔比,據英國多品牌市場咨詢公司Millward Brown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當代中國消費者正對本土品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興趣。
可能大家口中戲謔的“低調奢華有內涵”恰巧就是現在中國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當然,這并不影響中國消費者繼續購買邁巴赫,只不過在時裝和配飾上,他們不再表現得過于張揚了。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