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中華大區再也壓抑不住“換帥”之心
大中華區業績的再次下滑,讓耐克再也壓抑不住“換帥”之心。
依靠大代工和大代理帶來巨大市場份額,曾一度讓耐克風光無限。世易時移,隨著體育市場的增速放緩,耐克原本的供應鏈和渠道優勢也成了連累業績的“拖油瓶”。尤其是伴隨大代工環境改變帶來的成本增加,成為耐克業績不振的癥結所在。
但運動品牌對成本敏感,讓耐克在對傳統代工模式的改變上動力不足。
耐克曾做過一個統計,運動鞋對勞動力成本尤其敏感,企業必須把勞動力成本控制在24%以內,才有競爭力。
因此,像耐克這樣的知名運動品牌都慣用大代工模式來壓縮成本。將工廠設在發展中國家,享受廉價勞動力和便宜的土地租金帶來的低成本實惠。
遺憾的是,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代工大國的加工成本不斷上升,耐克尋求廉價產地的戰略也日漸難以為繼。
加之隨著運動行業產品更新周期的縮短,在交貨期方面,品牌企業對代工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旦新品上市的節奏沒有把控好,就可能對企業的利潤造成傷害。
行業的這種新變化也讓耐克頭疼不已。目前,耐克對代工廠交貨期的要求已由原來的5~6個月縮短到了3個月以內。但巨大代工產業鏈的鋪設,讓耐克在把控每個代工企業的生產節奏上有心無力,這些不利因素都是耐克的隱患。
對此,如果耐克想扭轉現下困局,對供應鏈的梳理和調整在所難免。加大對生產環節的掌控,減少被大代工模式“捆綁”,對于現下身陷困境的耐克來說,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與此同時,耐克在大中華區的渠道策略也是造成其發展不振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一家代理商一般會代理幾個品牌,有的甚至還有自有品牌。而代理商在規劃店鋪陳列時,往往會選擇將利潤高的貨品陳列在最優位置。而耐克所能提供給經銷商的利潤扣點,確實很難同國內其他運動品牌相比肩。
對此,筆者認為,耐克現下最重要的并不是換帥的問題,而是應該適當減少代理商,增加直營店鋪,減少代理商內部品牌的競爭對代理品牌造成的傷害,同時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平價款產品。這樣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也能夠減少銷售環節,讓企業更直觀地面對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