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在西歐市場錄得10%增幅
與同行業其它公司一樣,耐克面臨同樣的問題。但看到這個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集團在過去幾季的數據,人們不由得對此有所懷疑。但合乎邏輯的是,美元的強勢影響到集團的季度合并業績。
耐克在西歐錄得良好增幅-耐克-Nike在大部分美國跨國公司的營業額與去年相比都出現下跌的情況下,匯率因素對于耐克集團的影響僅使到它的增幅只有單位數而不是雙位數!
在截止2月28日的第三季,集團營業額達到74.6億美元(66.58億歐元),與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增長7%。按固定匯率計算的增幅則為13%。
匡威品牌的營業額達到5.38億美元(4.8億歐元),這為集團的增幅帶來了堅定的基石,增幅達到28%,如按固定匯率計算則為33%。品牌得益于北美市場的發展,直銷策略的增長以及在德語國家的業務的收回經營。
耐克品牌第三季則錄得6%的增幅(按固定匯率計算則為11%),達到69.39億美元(61.93億歐元)。西歐市場同樣表現良好。該區的增幅同樣驚人。營業額達到14.16億美元(12.64億歐元),增長10%。如不考慮匯率因素,則增幅達到21%。只有中國市場表現更佳,季度營業額增幅為15%(按固定匯率計算增幅為17%)達到8.01億美元(7.15億歐元)。
北美仍然是耐克的首要市場,營業額為32.54億美元(29.04億歐元),增長6%。相反,新興市場按浮動匯率計算增幅只有2%(按固定匯率計算則為12%)。在中歐和東歐,盧布跌幅超過歐元,因此營業額出現10%的跌幅(按固定匯率計算則增長7%),日本則下滑6%。
全球經濟環境仍然對品牌的訂單數量造成一定影響。雖然集團宣布3月份至7月份發貨的訂單數量,北美區錄得15%的增幅,中國區錄得22%的增幅,但在日本市場卻錄得4%的跌幅,在新興市場錄得17%的跌幅,在西歐市場錄得15%的跌幅,在歐洲其它地區錄得1%的跌幅。
耐克集團上一季的稅前盈利與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增長19%至10.46億美元(9.33億歐元)。而稅息前利潤則達到10.52億美元(9.39億歐元),增長18%。
凈利則增長16%至7.91億歐元(7.06億歐元)。
相關鏈接:
斯圖爾特·韋茨曼(Stuart Weitzman)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鞋履品牌,不論是“5050”拼接長靴,還是“Nudist”涼鞋,都是保持著高曝光率、贏得眾多明星和時尚型人喜愛的經典單品。而接下來,它很可能將歸入一位新東家門下:在去年年末流出風聲的蔻馳(COACH)將收購斯圖爾特·韋茨曼(Stuart Weitzman)的消息,已經進入“木已成舟”的階段,根據最新消息,蔻馳(COACH)最終以五億七千四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成功。
斯圖爾特·韋茨曼(Stuart Weitzman)原來屬于美國的Jones Group Inc.,2013年4月份,Jones Group Inc.被Sycamore Partners收購,蔻馳(COACH)經過談判,成功從Sycamore Partners的手中收購斯圖爾特·韋茨曼(Stuart Weitzman)。在這場收購中,蔻馳(COACH)的競爭對手包括Advent International Corp.和Brown Shoe Co.。
在新任創意總監Stuart Vevers上任后,蔻馳(COACH)在除了傳統的包袋、小皮具之外的男女裝成衣領域的發力有目共睹,收購斯圖爾特·韋茨曼(Stuart Weitzman)則是希望整個公司在鞋履領域能開拓能多市場。斯圖爾特·韋茨曼(Stuart Weitzman)品牌創始人、設計師兼CEO斯圖爾特·韋茨曼(Stuart Weitzman)則表示,“在COACH,我們遇到了尊重我們文化的戰略合作伙伴,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多資源和全球化的商業契機,讓我們的潛能更多地變成現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