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行業入冬:“優信們”降薪自救
二手車電商平臺近期的調整讓行業風聲鶴唳。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優信集團發給部分員工的內部信曝光并引起廣泛關注。內部信中,優信坦言,公司經營遇到困難,收到該信的員工將從3月1日起安排停工待崗。
上述信息被部分媒體解讀為優信“停工”。不過事實并非如此。據了解,被安排停工待崗的只有部分員工,其他在崗員工則被安排臨時降薪。
上述措施于2月15日開始實施,優信方面表示,降薪時間預計持續到5月底,而被安排停工待崗的員工,只要市場稍有恢復,即可返崗工作。
優信是"中國二手車電商行業第一股",于2018年6月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曾經是行業內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但近年來受整體汽車消費不振等因素的影響,優信的業績和資本市場表現均不甚理想。
過去一年中,優信開始了痛苦的調整,剝離出金融業務和新車業務,將所有精力押注在二手車“全國購”上。業務轉型期間,人員流動頻繁,而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的爆發,更是讓這家電商平臺不得不加速調整。
當然,優信不是唯一一家在人力資源方面“動刀”的企業。更早之前,2月中上旬,大搜車、車好多集團(瓜子二手車母公司)也曾被傳裁員。3月2日,大搜車創始人姚軍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弱化了一些短期內看不到現金流的個別業務。
疫情讓整個行業都遭受了沉重打擊。3月2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二手車電商平臺在業內是較為龐大的機構,頭部企業有成千上萬的員工,即便是正常經營,成本也頗高,特別是,疫情期間是幾乎沒有收入,企業的經營壓力自然會更大。
羅磊認為,對于尚處于虧損狀態的電商平臺而言,調整轉型是必要的,包括經營結構、業務模式、人員架構等方面的調整。
優信變相裁員?
2月15日,優信開始在內部部署“靈活用工”和“短期降薪”兩種方案,其中,“靈活用工”便是文首提到的“自3月1日起停工待崗”。
優信表示,停工待崗期間,將按照各地政策為員工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并負擔員工基本社保和住房公積金,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不過,這樣的安排還是引起了被停工待崗的部分員工的不滿。
他們認為,優信只發最低生活保障工資是在變相裁員。有信息顯示,被停工待崗的員工每個月只發1700元左右的工資,這個數目根本無法滿足生活需求。
優信方面表示,停工待崗和短期降薪一樣,都是針對新冠疫情采取的應對措施,并強調公司面對疫情“不裁員”。與短期降薪相比,停工待崗的確受影響更大。據悉,優信根據員工崗位和職級確定降薪幅度,普通員工降薪20%-30%,管理層降薪則不低于40%。
引起爭議的另一個點在于,有被停工待崗的員工反映,公司此前曾征求大家對“靈活用工”方案的意見,自己明確表示了不同意,但仍被停工待崗了。不過優信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公司組織召開了上百場與各地區、各級員工的溝通會,也取得了幾乎所有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裁員,抑或是人員優化,在當前形勢下并不是只有優信一家。春節過后,最早傳出裁員消息的是大搜車,據稱裁撤了70%的線下團隊,瓜子二手車同樣因為對崗位實施階段性降薪等措施被稱“變相裁員”。
姚軍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復稱,確實針對疫情做了一些調整,對于一些偏未來的業務,或者短期之內看不到現金流的業務進行了弱化,但針對一些核心業務和現金流收益很好的業務還在強化。總體上員工縮減了一部分,縮減的比例在13%、14%左右。
“我們將在2019年年終獎已經發放至員工的基礎上,按照相關政策及行業標準,對涉及員工進行‘N+1’等方式的補償,保障了被裁的員工的權益。”姚軍紅表示。
二手車交易暫緩
二手車電商們紛紛調整的背后,是疫情之下整個二手車市場交易暫緩。
“現在根本沒有生意可做。”此前,曾有線下二手車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他原計劃3月初重新開張,但預期調低之后,又準備只在店內派駐值班人員。與傳統二手車商相比,二手車電商平臺規模大、成本高,在現金流降低的情況下面臨更大挑戰。甚至,幾乎所有的二手車電商目前都還沒有實現盈利。
以優信為例,其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僅去年第三季度,公司就虧損達2.672億元。成本項目中,營收成本為2.066億元,總運營費用為5.099億元(其中銷售和營銷費用3.303億元)。
二手車行業競爭趨于白熱化,為了突出重圍,優信等二手車電商花費大量資金用于營銷,這導致他們的銷售和營銷費用一直居高不下。數據顯示,優信在2016-2018年分別投入營銷費用7.93億元、22.01億元及26.8億元,占當年營業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6.24%、112.80%、81.04%。
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模式在疫情爆發之前便顯示出了弊端——優信盡管已經在美股上市,但依然面臨長期缺錢的窘境,而二級市場上不盡如人意的表現更是讓優信雪上加霜。
去年,優信先后出售了新車、金融和事故車拍賣業務。對此,優信創始人戴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是為了集中有限的資源在最重要的方向上面,即二手車“全國購”。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剝離其他業務更重要的是為了回籠資金。公開資料顯示,優信上市時曾發行1.75億美元可轉債,但過去一年中,優信股價一直表現不佳,很難達到投資方的要求,這筆資金就變成了戴琨不得不償還的債務。
剝離掉各項業務的優信規模一下子縮小了。財報顯示,去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為10億元,但到了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營收分別只有4.39億元、4.61億元,縮水超過一半。
在業內看來,優信只剩下二手車業務之后,抗風險能力變得更弱了,尤其是當前的宏觀環境并不利于二手車市場的發展。疫情下,需求端鮮少有消費者出來買車,供給端收車業務也基本停滯。
姚軍紅也指出,受疫情的影響,二手車預計會整體下滑,因為一二線城市淘汰二手車的意愿會降低,年份短、車況好的車源可能會變得非常稀缺。
在業務調整方面,姚軍紅特別強調,大搜車作為一家汽車產業互聯網平臺,是國內汽車行業最大的SaaS服務商,為廠商和經銷商都提供了數字化解決方案,而除了二手車之外,也還有彈個車這樣的新車業務。
行業進入深水區
從早先的二手車B2B拍賣業務,到后期嘗試B2C面向空間更廣闊的市場,優信這些年來一直在二手車電商領域不斷嘗試,“全國購”的概念也是由優信最早提出且踐行的。
二手車“全國購”意味著,買家可以在自己的城市挑選并購買全國任意城市的二手車,通過互聯網的信息和渠道優勢,為買家提供最適意的產品。
優信發力“全國購”以來,相關業務已有顯著增長。去年第三季度,全國購(2C)業務成交總額28.28億元,與之對比,2B業務成交總額為15.37億元,同比大幅降低64.1%。
不過,全國購在業內并不被看好。去年年底,曾有業內人士在媒體撰文指出,全國購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直賣模式一樣,都是烏托邦意識,不具備商業前景。
這其中,既包含了無法對車的質量作出合理評估的風險,又有不得不承擔的物流費用,以及買家潛在的毀約風險,怎么說都是“不靠譜的生意”。
但這卻是戴琨的情懷,是他認為的最有價值的事。“二手車電商發展已經進入深水區,行業中也沒有什么可參考的了,完全都是自己往前蹚了。”也有從業者對這種模式不置可否。
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優信當前運營的“全國購”業務本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二手車行業痛點,通過線上平臺嫁接全國的供給與需求。不過,在實操中,平臺要用最輕的模式來撬動,否則還是會虧損。
“電商平臺解決的是信息和效率問題,不能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要將現有的二手車商資源利用起來。”羅磊指出,平臺輕運營可以先解決行業互通、評估標準化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有曾經從事二手車交易的業內人士指出,去年二手車出口限制取消之后,國內二手車經營將面臨較大沖擊,尤其是二手車電商。
“以前二手車電商之所以能在資本市場得到支持,主要是基于中國龐大的市場前景,但現在天花板已經出現,二手車電商的故事也講不下去了。”在他看來,二手車放開出口意味著今后國內汽車消費將越來越傾向于新車,二手車則將主要銷往海外市場,但目前僅有少數企業有二手車出口資質,不少二手車電商是沒有的。
但羅磊指出,二手車放開出口是國內汽車產業逐漸成熟完善的結果,并不能理解為今后二手車市場會將重心放在國外,此外,國內市場對汽車的需求是有梯次的,二手車仍然有增長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