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滿血復活”:4月成交量接近去年同期 房企拿地支出大增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數據。與今年第一季度相比,4月的各項指標繼續改善,顯示出房地產市場正處在穩步升溫的通道中。
今年前4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39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3%;商品房銷售額31863億元,同比下降18.6%。也即,房地產銷售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的八成以上。其中,4月單月的銷售數據,已經接近去年同期。
相比商品房市場,土地交易的升溫更為明顯。前四月,房地產企業的拿地支出為1699億元,由一季度的下降18.1%,變為增長6.9%。
疫情退潮,信心恢復。多家機構分析認為,隨著疫情期間壓抑的需求繼續釋放,未來市場還將延續回暖過程。今年5月至6月,房地產市場有可能迎來一場“晚春”。
多因素促進銷售恢復
若只看4月單月,房地產交易已經基本實現“滿血復活”。今年4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1995萬平方米,僅比去年同期下降2.1%;商品房銷售額11498億元,同比僅下降5.0%。
考慮到去年是房地產交易(面積)規模的歷史第二高點,即使縱向對比,今年4月的交易規模仍是歷史同期的高水平。
市場復蘇有著多重原因。除被疫情壓抑的需求逐漸釋放外,還包括政策刺激和銷售中的讓利措施。
在疫情爆發初期,各級政府部門就出臺了相關的合理化政策。到4月,政策開始在供需兩端同時發力,既強調加大供應,又對需求進行刺激。中原地產統計顯示,今年1-4月,各地合計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238次,比去年同期上漲45%。其中,4月單月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67次。
該機構指出,從政策內容看,救企與救市成為兩大特點。其中,“救企”的政策內容集中在放松土地出讓金的繳納、加快預售等方面。“救市”的政策中,雖然降低首付、松綁限購的內容大都被叫停,但補貼購房、人才落戶新政等手段,仍然對市場有積極的影響。
此外,流動性充裕的大環境,也被認為是刺激購房者入市的重要原因。
在銷售端,雖然4月的商品房打折力度有所減輕,但價格讓步現象仍然普遍。根據公告,房企在4月的銷售均價低于去年的水平,仍是普遍現象。
銷售的復蘇,使得房企的資金鏈有所緩解。今年1—4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47004億元,同比下降1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個百分點,比1-2月收窄7.1個百分點。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雖然當前流動性放松,但監管層強調嚴控資金流向,房地產行業的融資環境也沒有明顯放松。總體來看,房企面臨的資金壓力仍然較大。
“小陽春”將變“晚春”
在各項利好的推動下,投資端的恢復同樣明顯。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3103億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24238億元,下降2.8%,降幅收窄4.4個百分點。
房地產是從疫情中恢復最快的行業之一。統計局當日發布的另一組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降幅為10.3%,雖然明顯收窄,但仍保持在兩位數的降幅。
在投資端的各項表現中,拿地的恢復最為明顯。近期,由于多個熱點城市推出優質地塊,土地市場一片大熱。4月,成都、福州、天津等城市,以及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的一些城市,都出現爭搶土地的現象。個別地塊的競價次數超過百輪,溢價率超過100%。
這種情況在5月進一步延續。5月15日,龍光以115.97億元的最高限價拿下深圳前海一宗住宅用地。這也是繼上海、廈門之后,今年誕生的第三宗“百億地王”。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四月,房企土地購置面積31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0%。但企業的拿地支出達到1699億元,由一季度的同比下降18.1%,變為增長6.9%。
北京某大型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其所在公司的忙碌程度,不亞于去年市場最火的時候。一方面,為確保現金流,公司強調加快銷售;另一方面,由于年初預算充足,加之土地質優量大,很多區域公司的拿地任務也比較重。
按照該人士的判斷,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勢頭將會持續到上半年。“從我們好幾個城市的項目蓄客情況來看,需求釋放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認為,按照現有的趨勢,除個別區域外,到5月,房地產市場就可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以往出現在每年3月到5月的樓市“小陽春”,將可能延后至5月和6月到來。
多家機構的統計顯示,今年五一長假期間,熱點城市商品房成交量持續升溫。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2020年五一假期(5月1日-5月5日),重點12城新房銷售套數為5671套,同比上升77.1%。二手房方面,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五一期間,重點18城市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長60%左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