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境內免稅店能否“逆風翻盤”?
疫情影響之下出國買買買受阻,反而帶來的是國內奢侈品銷售回流的火熱。
貝恩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奢侈品金額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約為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45億元),消費回流空間較大。
因工作關系經常往返海南的張女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盡管自己每年的購置奢侈品、美妝日化商品的需求量并不小,但還是傾向于出境時購買,一方面是因為海南免稅城貨品齊全度和歐洲有差距;另一方面購買體驗、柜員專業也讓自己更加傾向于境外購買。但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回歸海南購買。
不可回避的現實是,盡管國內政策不斷放寬,但境內免稅店似乎仍然難以成為具備出境游條件下的消費者首選之地。
此前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海外消費大約37%發生在免稅店中,其中包括境內外機場免稅店、境外市內免稅店。以韓國免稅市場為例,1400億的規模,七成由中國人貢獻。目前,中國消費者在中國機場免稅店的消費比例僅9%。
有長期出差往返國內外的消費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回流國內免稅商店購買的困難主要還是在購物體驗以及貨品齊全度上,其實很多爆款商品,日上、DFS已經做到了某些商品低于歐洲、日韓的價格,但是自己還是習慣從海外機場購買,一方面是因為購物體驗相對較好,比如贈送小樣這樣的隱形福利就讓其難以改變以往的消費習慣。
刺激本國免稅店發展的方式,各國各有奇招,韓國大行其道的免稅店生意采用了“市內購買+機場提貨”的經營模式。
而近年來隨著奢侈品行業紛紛開始轉向了線上銷售渠道,對于境內免稅店來說,未來的競爭對手不僅是海外免稅店,更是各類奢侈品電商。
為了抓住境內市場,政策層面的扶持仍在持續,其中發展市內免稅店也成為一個趨勢,或成為新的突破口。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19年北京市接待入境游客376.9萬人次,其中外國游客320.7萬人次、港澳臺游客56.2萬人次。北京機場免稅店的體量、商品種類都有限,如果增加市內免稅店的開設即可增加游客的選擇,又能提升購物的便利性。
中信建設研報分析,若額度為8000元每次,2021年預計北京免稅總額約130億-140億元,市內免稅店培育期約占免稅總額20%,則2021年北京市內免稅店空間約26億-28億元;預計5年后,北京市內免稅店將占免稅總額約40%-45%。2024年,北京免稅總額望達270億元,市內免稅店銷售額約108億-122億元,對標三亞免稅店,假設凈利率13%,則市內免稅店凈利潤約14億-16億元。若額度為15000元每次,則客單價望提升25%。2024年末,北京免稅總額望達337億元,市內免稅店銷售額約達135億-152億元,凈利潤約17.5億-20億元。
海南免稅店:“海代們”的新圣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