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階段協議后 棉花行情“外強內弱”難改
10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2019年以來,中國企業根據國內市場需要,以市場化方式自主采購美國農產品。包括:大豆2000萬噸、豬肉70萬噸、高粱70萬噸、小麥23萬噸、棉花32萬噸。中方還將加快采購美國農產品。
據海關統計,2019年1-8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143.42萬噸,同比增長46.57%;其中美棉占比22.31%,同比下滑的態勢明顯。
受中美達成階段協議和巴基斯坦大量采購2019/20年度美棉的積極影響,ICE期貨主力合約重回63美分/磅。
一些機構、國際棉商判斷,北半球棉花產量、品質逐漸明朗,基本面炒作空間全面收窄;但中美貿易磋商、英國欲硬脫歐及日益紛繁復雜的中東局勢、美聯儲降息等外部因素將短期主導ICE走勢,或面臨寬幅振蕩、大開大闔的行情,不僅對棉花加工企業、出口商、國際棉商、紗廠等是個考驗,對投機商、研投機構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挑戰。60-70美分/磅廂體將成為多空雙方陳兵、鏖戰的主戰場。
筆者認為,2019年10-12月份全球棉花市場仍是“外盤強,內盤弱”的大格局,除非中美貿易磋商達成最終一致、雙方相互取消加征的高額關稅、中美從“對抗”徹底轉向“合作共贏”,否則ICE與鄭期階段性背離、各行其路的現象無法改變。
其一、即使中國繼續毀約、棄購2019/20年度美棉,巴基斯坦、越南、越南、印尼等其它國家紗廠、中間商簽約采購也會使美棉出口“一騎絕塵;
其二、中方擴大進口2019/20年度美棉的概率大,加劇全球高品質機采棉的供應壓力。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明確,中方需進口400-500億美元農產品(相當于兩年美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總額,雖沒有確定合同執行期限),僅靠大豆、糧食、豬肉等進口顯然無法達標,而且作為中方讓步、釋放善意和誠意的一部分,中方一定會堅決完成。
其三、國內年度結轉商品棉庫存超200萬噸、2019/20年度總產量同比持平甚至稍增(國家棉花監測系統數據)與國內棉花消費止跌、企穩壓力大(河南、山東、廣東、江浙等地中小紗廠反饋行業“金九銀十”景氣度明顯不足)利空疊加,鄭棉倉單過大+有效預報又非常可期,因此國內棉價“上有頂,下有底”的趨勢不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