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重慶的旅游賬本
11月21日,一個普通的工作日。連日陰冷潮濕的重慶接近中午時久違的陽光重回山城。
下午5時許,20來分鐘才有一班的重慶工業博物館專線公交站前排起了長隊。
沿著它的身后步行50米處,是蜿蜒下行的曾在抗戰時期成為中國鋼鐵脊梁的重慶鋼鐵集團原址。原址上十年磨一劍修建起來的全國第一個省級新型工業博物館——重慶工業博物館已對外試運行快兩個月。
重慶工業博物館副館長金鑫怎么也沒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歡這些看似冰冷的鋼鐵建筑,有那么多工業大家族的成員回來尋找情感的歸宿。
隨著國慶大假遠去,網紅重慶打卡景點的人潮已退。
冬日的嚴寒里,幾縷陽光下,重慶文博旅游正在儲備熱能。
吸人不吸金
因為持續人潮洶涌,國慶期間的重慶,除了再次榮登去哪兒網發布的2019年“十一黃金周趨勢預測報告”里國內十大熱門目的地之一,今年還多了一頂桂冠,被網友們譽為“全國最寵游客的城市”。
10月1-7日,據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發布的數據,3859.61萬人次涌入這座山水之城。參考已公布的各省市官方數據,這支游客大軍數量甩出同一時期的北京、上海、南京一條街。看看粉們心里的重慶吧——
“要看洪崖洞,給你‘封’了一座橋;要看輕軌穿樓,給你修建一個觀景臺;怕火鍋辣,給你清湯、微辣和鴛鴦鍋……現在,過國慶節,給你騰出一座城,這樣人性化的城市只有重慶了!”
但吃了喝了玩了走了,粉絲們給重慶留下的是什么?
十一黃金周,重慶3859.61萬人次的游客量創造了187.62億元的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消費486元。再看隔壁的成都,比重慶少了1800萬人次,旅游收入卻多了整整100億元!人均收入1420元。再把直轄市重慶和四川、云南、貴州省的人均旅游收入相比,它依然最低。
界面媒體曾對大陸地區2018年旅游總收入5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地級城市進行統計,共有118個地級市進入候選。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實現旅游總收入5.97萬億元,旅游總人數達到56.80億人次,全國人均旅游消費1051元,與2017年數據(人均消費1050元)持平。榜單中最具性價比旅游城市以人均消費946元人民幣為界,結果重慶以人均消費731元榮登榜首。
今年國慶,重慶以游客量同比增長10%的速度人氣再次直沖云霄,成為全國城市游客量之最。但該市國慶期間的人均旅游消費卻比去年全年的人均旅游消費反而低了245元,成為全國的旅游消費“價格洼地”。
吸人不吸金,游客們揀到了更多的實惠嗎?
不見得。
北京游客小麗來重慶旅游加訪友。逛了一圈人頭攢動的磁器口,吃了一份25元的毛血旺,給朋友買回來一袋怪味胡豆。在重慶呆了兩天,結果在農貿市場打包了一箱火鍋底料、豆腐乳和干辣椒快遞回北京。她去過了鵝嶺二廠和李子壩打卡,但感覺文創氛圍不如北京的798,沒有合適的文創產品讓她動心。重慶的土特產很好,在農貿市場買回去的辣椒一嘗,卻沒有達到她想要的一根辣椒涮一口鍋的要求。“打卡點的特產很多,但有沒有不在商業景點卻服務周到、頗具特色的特產店?”她問。
人均旅游收入,反映的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人均消費水平。盡管重慶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速高于游客量的同比增速,但由于基數太低,國慶期間,重慶的旅游總收入依然低于成都,低于周邊的貴州、云南和四川。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直接關系到旅游業對地區經濟的貢獻,也影響到旅游的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而投資結構的改變會進一步引起產業結構及就業人數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均消費水平偏低從而影響到旅游收入的同時,游客量的激增會加大社會成本和管理支出。國慶期間,重慶除了該市旅發委出動檢查人員650余人次進行抽查外,還動用了大力的警力和執勤人員加班維持秩序。在面對外地游客大量涌入采取的應急機制中,當地政府部門采取了發短信的方式,請廣大市民朋友10月4日和5日做好出游安排,盡量避開渝中區來福士、解放碑、朝天門港、洪崖洞等人員密集區域。此舉在獲得外地游客良好口碑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本地消費。
要走馬觀花更要詩和遠方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來重慶的游客之所以在網紅景點打卡走一圈就離開,緊鄰其間的三峽游是個重要考量。
因此,要把游客留下來,成為重慶真正的粉,除了走馬觀花,更要詩和遠方。
重慶市文旅委副主任秦定波認為,重慶之所以成為眾人心中的向往之地,散發恒久魅力,和“有山有水、依山伴水、顯山露水”獨特顏值、 “巴渝文化發祥地、抗戰文化、紅色文化集聚地”的獨特氣質密不可分。
確實如此,小麗第一次來重慶,第一天就安排了去渣滓洞、白公館、紅巖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她說,以紅色旅游為主線,重慶這座城市的歷史意義很吸引人。今年國慶長假重慶市文旅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市20處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接待游客量高達85萬人次。
在游客有限的假期里,和赫赫有名的三峽游搶時間,重慶除了山水,還要靠文化留人。
成都游比重慶游更吸金到底靠的是什么?
官方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成都市共接待游客2017萬人次,同比增長33%;實現旅游總收入286億元,同比增長25%。除了和重慶一樣,大打夜經濟牌,開發夜游錦官城提升夜間消費場景外,成都的文化消費成為主角。
逛博物館、品美食、住民宿、看戲、坐游船、參加非遺活動等,成為了游客們到成都的普遍游玩方式。成都市各大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劇院、熱門景區等場所在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條件允許的基礎上,全面推廣錯時、延時開放服務,讓游客體驗文化假期。成都市博物館一個國慶節下來,接待游客量高達18萬人次,其中10月2日至4日平均每天3萬人次進場。同樣是黃金周,重慶市旅發委發布的景區客流量清單里,卻沒有一家博物館超過10萬人次的客流量。
文博游、場館游的薄弱正在改變。重慶更像是一件華服:除了高顏值的外表,它的里子也有詩、有遠方、有歷史,更有未來。
抗戰文化不只體現在歌樂山。國慶期間,“無中生有”的兩江影視城和周邊的園博園、歡樂谷一起迎來了高達35萬人次、創收2500萬元的佳績。在影視城,有巡街表演的影視劇,有民國的化妝造型讓游客入戲,有名跡可循、特色小吃可嘗。不知不覺,游客已穿越一天屬于重慶的妙曼時光。
悅來美術館是繼重慶市美術館、川美美術館之后,重慶又一個文化藝術地標。10月11日,投資方重慶悅來投資集團董事長王菊夢在開館儀式上說,重慶在歷史上曾經就有美術的巔峰時刻,它其實還是一座文藝之城。今年公示的39件中國美術獎作品中,重慶分別有作品入選金獎和銅獎。11月17日,渝東北片區首個鄉村當代藝術美術館——貴之美術館茶坪村分館也在重慶市萬州區長灘鎮茶坪村落成。
除了傳統的文化和藝術,作為大后方和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重慶在各個歷史時期尤其是抗戰時期為國家留下的工業火種和兵器工業,讓它的工業文化獨樹一幟,新落成的重慶工業博物館成了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重慶工業的根在延伸,大樹也枝繁葉茂。智慧工業之旅乃重慶首創。11月22日, 重慶兩江新區宣傳部副部長杜述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圍繞中國智博會永久落地重慶,它的應用場景未來智慧城市的生活樣本——禮嘉智慧公園,今年下半年開業才幾個月,客流量就有20萬人次。因接待能力有限,主辦方甚至開始挑選游客,預約來訪的多是政務型客人。
早上,在酒店里打開京東方具有健康管理功能的冰箱,吃一頓智慧管理的健康早餐,然后乘坐長安或力帆的無人駕駛汽車,去參觀中國首枚亞軌道商業火箭發射基地、再到兩江機器人展示中心和機器人下盤棋、晚上到兩江國際影視城看場戲或去高鐵花海散步。
這就是重慶,不僅有洪崖洞和武隆天坑,還有更遼遠的科技游與夢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