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并購季:融創、世茂們的“勝者通吃”游戲
中國房地產的銷售市場已進入紅海廝殺時代。
無論是恒大總裁夏海鈞所說的“15萬億大餅”,還是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估算的“16萬億存量”,都表明開發商的銷售蛋糕基本固定,所有的份額都在這中間產生,個體公司要有增量,就只能去搶別人的;若不能上升,便面臨危險。
融創、世茂、金科等房企,目前來看是這一階段的勝出者。在2019年,他們扮演了收購者的角色,而泛海、泰禾、新城、鄧鴻,則是他們口中的“獵物”。其中,融創更是當仁不讓,連年成為“并購王”。
巨頭們的并購和轉型,不僅讓他們在存量市場占據高位,也讓他們在下一個時代的運營競爭賽道領先,資源、資金、政策,都在向“勝者”集中。
或許他們當下唯一應該在意的,是風險的防范和資金的安全。
多起并購爆發
2019年的并購市場來得更為猛烈。
開年的1月21日,融創中國公告,以125.53億收購北京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與上海董家渡項目,成為房地產并購的第一大單。
臨近年末,當市場以為這已是今年最大的房地產并購時,孫宏斌又扔出一顆炸彈:11月27日,融創公告收購成都環球世紀和時代環球51%股權,對價約153億。
股權交割30日后,融創可得股權分配利潤36.43億,來自于收購標的已售未結的利潤;此外,還有超額利潤35億,按此計算,融創拿下51%股權實際出資僅為118億,若算上超額利潤,則只有81億。
截至目前,融創今年在并購市場的金額已近300億元,繼續蟬聯行業“并購王”。
今年還有一家房企在并購市場風頭正勁,那就是世茂。上半年,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 世茂先后完成對泰禾、明發、萬通、粵泰旗下11個項目的收購,累計斥資126.8億元。
世茂成為今年流動性緊張的泰禾的“接盤俠”,上述收購中對泰禾集團項目的收購就達7個, 交易對價約為77億 。
截至目前,世茂今年在并購上花費的金額已達150億。在年初的業績會上,世茂副主席、總裁許世壇表示,世茂2019年70%以上的土儲都會來自并購,將拿回款的50%買地。
7月份,新城控股遭遇“黑天鵝”,公司不得不轉賣項目紓困,金科成為新城重要的接盤方之一。
7月24日,金科股份發布受讓房地產項目公司股權的公告,擬平價收購新城控股下屬6家房地產項目公司股權,成交總額約為17.21 億元。交易完成后預計可為金科新增建筑面積102.22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
金科股份聯席總裁方明富表示,房企土地獲取方式不是單一,招拍掛獲取土地由于政策調控限價措施,甚至有一些項目不賺錢或者微利,收并購從某種程度上項目效益更加可控。
融創與成都環球世紀的交易,更是僅次于收購萬達文旅那筆交易,共涉及成都、武漢、長沙、昆明等城市的18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3071.6萬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積約為2771.6萬平方米,約占總建筑面積的90%。截至公告日,未售建筑面積約為2390.1萬平方米。
考慮已達成意向協議的潛在土儲,融創共獲得總建筑面積約為6658.8萬平方米,其中可售建筑面積約為6304.9萬平方米,約占總建筑面積的95%。
通過并購,并購方可以實現土地儲備的迅速擴張,支撐未來銷售大幅度的增長。
孫宏斌透露,此前融創收購萬達文旅花費約438億,目前已實現銷售1600億,后續還有幾千億的貨值可售。
正是這些收購,讓融創在過去兩年來快速晉身行業四強,并支撐其未來進一步增長。
今年前10月,融創銷售4339億,同比增17%,僅次于碧桂園、恒大、萬科。
頭部房企的新賽道
經過近5年來波瀾壯闊的市場演變,中國房地產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前50強、30強房企坐標初定,到2019年年底,規模沒有進入千億的房企,未來很難再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而在鞏固了自己傳統優勢的同時,頭部房企在轉型運營和多元化上也迅速卡位,在新的賽道上搶先,“勝者通吃”的戲碼上演。
以融創為例,銷售保持了第四并顯著增長,孫宏斌又大幅加碼和升級康養、文旅產業。
11月27日,在收購了鄧鴻的成都環球世紀后,孫宏斌說,“融創在文旅產業將天下無敵”。
很快地,除了融創文旅城,環球融創會展文旅集團也已成立,其持有及管理的會議、展覽中心逾200萬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會展類項目持有及運營商,融創因此成為國內會議會展項目持有和運營的龍頭。
另一個房企巨頭萬科,也早已不是傳統的開發商。截至目前,萬科在商業、租賃、物流等領域,規模也已經數一數二。
保利在物業服務領域建立了強大的社會、政府和城市網絡;華潤、龍湖在商業布局上,租金收入已開始大幅超越同行。
碧桂園和恒大,則立志在智能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占位,以龐大的地產資本,撬動新技術和新市場。
與剛剛在香港上市的阿里類似,阿里四大業務除了核心商業盈利外,其他如云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都在成長期,房企巨頭們的轉型業務,目前也基本不賺錢,亦在培育階段。
雖然看好文旅、會展兩個板塊,都是10萬億的規模,但融創也做好了短期內不賺錢的打算,“我們現在做文旅也好,包括會展、康養也好,短期內都是不怎么賺錢的,我看的是更長遠的,5年、10年以后的事。”孫宏斌說。
11月28日,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昆明也表示,“萬科(長租公寓)爆不了雷,長租公寓不說賺大錢,(目前)能有穩定的收益我們就覺得非常好。”
因此,這種面對未來的轉型,需要持續的開發業務的輸血、支持,更是中小房企不能承受之重。
隨著存量市場的衰落,未來房企的盈利模式和結構,也將發生重大改變。開發業務和運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將重構房企的價值體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