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雙核心復工背后: 中國在線辦公仍處“草莽期”
“經過這一次疫情,我們特別關注到線下線上的配合,以此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能力?!苯?,在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微軟中國區首席運營官鄒作基表示,“這次之后,我更加踏踏實實地認識到,數字化轉型不是講幾句口號就算了?!?/p>
事實上,由于新冠病毒疫情蔓延,特殊時期大大加速了技術普及應用的進程。用戶從完全陌生、抵觸懷疑,到如今理解接受、開始使用,進而熟練掌握——通常需要數年才能得以推廣的過程,現在被縮短到了幾周以內。
遠程辦公便是其中的一個技術應用。不過,在普及過程中,遠程辦公也面臨著挑戰,團隊協作、信息安全、相互信任、人員考核成為線上辦公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成長型心態應當成為社會共識,”鄒作基指出,“盡管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遠程辦公并不成熟,面對突發疫情也很難有能力快速配備遠程辦公能力。但總體而言,經過這次事件,各行業、各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做出數字化轉型的改變才能夠有足夠的應變能力。”
線上辦公進程加快
從全球來看,中國在遠程辦公方面的進展遠不及美國。綜合多方數據看來,截至2017年,美國有3000萬人在家中遠程辦公,占美國工作人口的16%-19%。而中國,截至2018年,遠程辦公人數估計約490萬,滲透率低。
“在疫情發生之前,我們在遠程辦公這方面并沒有特別明顯的趨勢,”鄒作基說,“當然也取決于具體的行業,像零售這種,還是走在比較前面的。”
一場疫情改變了一切。據艾媒咨詢,2020年新春期間中國遠程辦公企業規模超過1800萬家,遠程辦公人員超過3億人,遠程辦公網絡傳播熱度是節后復工前的10倍。
從各個在線辦公企業的數據來看,也是頗為樂觀。今年,2月3日釘釘數據顯示全國有上千萬家企業、近兩億人在家辦公。企業微信也表示用戶也翻了十幾倍,每天有數千萬人在線使用。與此同時還有華為welink,每天在線辦公人數也有幾百萬。有預測稱,受疫情的影響導致在線辦公需求爆發,行業發展提速,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500億元。
盡管疫情加速了遠程辦公在中國的滲透,成為2020年開年復工的剛需,但是中國遠程辦公仍處于發展的“草莽期”。這波熱潮能否存續,還需要看中國企業的成長性心態。
“真真正正的遠程辦公需要把業務整合。”鄒作基強調,無論大企業或中小企業都有自身的辦公應用,不過這樣的應用并非簡單的文件,還需要考慮到人力資源系統、財務報表系統、營銷系統等?!叭绻谶h程辦公的過程中,沒有辦法打通這些系統,那肯定是不行的?;蛘哒f,如果只能做到發郵件、發信息,這遠遠達不到我們對于遠程辦公的期待。”
線上線下雙核心復工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大部分地區開始線下復工,但更多的是線上線下雙核心復工。雙核心復工是全面復工的過渡形式,或也成為企業今后的工作常態。
就此,鄒作基對數字化辦公提出了自己看法。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團隊協作、動態組織、安全可靠、相互信任、數據分析等成為關鍵因素。
其中,動態組織是對過往職場規則的一個撬動?!斑^去大家會認為,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內容定位精準,但在遠程辦公環境下,有時候需要多做一點幫助對方,才能將事情盡快做好?!编u作基坦言,“否則自己做完再交給下一位,效率就會變得很低。”
在動態組織的過程中,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員工進行了鼓勵。“我們微軟一直認為有兩種思維模式,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和固化型思維(fixed mindset)。這次疫情,讓我們對前者有了更深的體會?!编u作基指出,“無論是哪種方式,目標都是推動事情在困難環境下完成,提升客戶體驗?!?/p>
安全可靠同樣是一個關鍵點。在過去,許多行業或企業認為云計算相關業務是不安全的,一些涉密的業務也不適合在云端運行。“然而經過此次疫情,大家會開始探討,如果能夠將一部分系統放在云端,遠程辦公的效率就會提升?!编u作基指出,“這一次改變會令過去許多保守行業重新評估安全性,也給大家提供了更深入的思想空間,考慮究竟如何操作才能打造真正安全、可控的環境。”
鄒作基還強調,數字化時代的在線辦公情況下,互相信任十分重要。作為管理者,不在意團隊的辦公地點,而只在乎看得見的結果,它們將證明員工的工作成果和效率。只要數據和結果被證明行之有效,在線辦公環境內相互信任也會很好地建立。
此外,數據分析也是在線辦公的一個重要元素。“員工分散在各地,彼此看不到,但出于管理層方面的考慮,還是需要給員工提供一定的意見和方向?!编u作基坦言,“在現代化辦公環境下,管理者會收集一些工作數據,通過這些數據能看出在不同工作上投入的精力。這些數據絕對可以幫助每個員工和管理人員共同去改善團隊協作,提升工作效率?!?/p>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