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審核窗口滿歲之考:209家申報者 聚焦“科技”持續發力
近一年的科創板審核過程中,一些發行人實現了成功上市發行,獲得了科創板特有的高溢價,也有一些發行人在預審員的問詢、上市委的壓力以及證監會的不予注冊下最終敗走出局,但也有一些公司選擇要在創業板等其他板塊重新上市。
科創板開啟審核大門已經滿了一周歲。
一年前的3月22日,上交所首批受理申報上市的9家科創板公司正式露出真容,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3月24日的近一年多來,共有不少于209家發行人進入申報審核程序,其中97家公司最終完成了發行。
近一年的科創板審核過程中,一些發行人實現了成功上市發行,獲得了科創板特有的高溢價,也有一些發行人在預審員的問詢、上市委的壓力以及證監會的不予注冊下最終敗走出局,但也有一些公司選擇要在創業板等其他板塊重新上市。
事實上,在科創板的審核過程中,圍繞科創屬性的標準一直存在較大爭議,對此證監會日前還制定發布了有關科創屬性的評價指引,而這進一步理清了科創類發行人與非科創類發行人的邊界和差異。
在投行人士看來,在更清晰的界定規則和更加嚴格的準入標準下,科創板的審核方向將在“硬科技”領域的聚焦上持續發力,并為A股市場貢獻更多優質的科創類企業。
科創板開啟審核大門已經滿了一周歲。IC photo-
“實業科技”主導
在科創板受理審核的200多家發行人中,實業科技成為了其中關鍵的代名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實體行業成為科創板集中的領域,計算機通信、專用設備制造兩大行業的申報公司數量排名前兩位,分別高達42家和40家,而其中分別各有21家和23家公司已經完成了發行,兩者相加已經占了全部已發行科創板企業的一半。
而按照實施發行數/申報數(含在審公司)得出的最終發行通過率計算,截至3月25日,在申報公司數超過10家的行業中,計算機/通信是發行通過率最高的行業,達到了57.50%,而專用設備制造、醫藥制造、軟件、化學原料四大行業的發行通過率分別為50%、46.43%、44.44%、36.36%。
在科創板的申報公示中,的確也有行業分布上的特殊者。例如推出“共享叉車”平臺的弗朗斯本身從屬于租賃行業,而在審核環節,佛朗斯最終主動放棄科創板的上市。
“實業科技類公司的數量和最終實現發行的占比較多,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科創板的硬科技屬性。”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雖然一些軟件行業當中也有相當比例的科技含量,但其中一些疑似通過商業模式包裝、或者技術壁壘不強的發行人也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終止審查或者更長的審核周期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也成為一些A股稀缺板塊的聚集地,例如國內重視的半導體企業,就成為科創板審核過程中的寵兒。
無論是第一家科創板公司華興源創,還是MEMS傳感器制造企業睿創微納,抑或是專注晶圓加工的中微公司,都實現了科創板的上市并獲得了估值上的溢價。
與此同時,科創板在注冊制的審核框架下,也創造了A股市場的多個“無先例”項目。例如國內功率半導體IDM龍頭的華潤微,就是A股市場的首個VIE境內成功上市項目;雖然三年虧損達11.12億元,但在采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的澤璟制藥也成功上市,并成為A股首家未盈利企業的上市案例。
敗走者“卷土重來”
事實上,在接近百家企業完成發行的背后,也有不少公司的科創板上市計劃最終擱淺。統計顯示,截至3月25日的一年內,共有20家企業因終止審查或終止注冊而“出局”,其中專用設備制造、計算機、軟件三大行業的上市失敗企業數量最多,分別為4家、3家和3家。
不過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除泰坦科技在上會環節被否,利元亨、世紀空間遭遇終止注冊外,幾乎所有流產的發行人全部為主動撤回首發申請。
例如,去年首家申報科創板上市而流產的發行人木瓜移動,最終就以“撤回首發申請”結束了沖刺科創板之旅,無獨有偶,攜帶首家未盈利、境外上市企業分拆上市、首家芯片制造等多個光環的和艦芯片,也在反饋問詢環節選擇了撤回首發申請。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投行人士表示,由于多數項目在審核問詢環節就已清楚自身問題,因此較多情況下在與監管層的溝通下選擇了主動放棄,而“自發退出”趨勢也體現了監管層的市場化審核特點。
“許多公司是在問詢環節就發現了自身問題,所以選擇了退出。”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實際上嚴格的問詢也是科創板審核的一個重要環節。”
不過據記者發現,目前多家曾經打退堂鼓的科創板公司,又在籌劃新的IPO申報,并計劃卷土重來。例如木瓜移動今年2月28日就出現在了北京證監局的輔導信息中,但其決定將創業板視為新的上市目標地,此外華泰聯合保薦的中聯數據也即將決定沖刺創業板。
“有些公司選擇創業板上市,一方面源于科創板對于科創屬性的要求可能相對比較苛刻,另一方面創業板也在進行改革,而且在定位上也會和科創板有區別,例如可能會更強調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而并不一定提出過高的科技屬性等要求。”上述投行人士稱,“許多發行人意識到這個改革參與機會,并參與了進來。”
此外,亦有海天瑞聲、苑東生物等去年沖刺科創板失敗的公司,也在籌劃二度沖刺科創板上市。
“一些公司可能自身覺得沒有問題,或者將本身存在的問題解決掉了,在注冊制的制度框架下,上市的進度也會比較快,所以沖刺失敗后,再度進行申報也有一定的概率能夠成功。”上述投行人士稱,“目前選擇撤回首發的擬科創板上市企業,有可能隨著注冊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獲得更多的上市機會,當然結合具體的市場環境,企業在上市時點也會有著自己的判斷。”
強化科技特征
在審核開啟的一周年后,科創板的科技屬性還在不斷強化,例如日前證監會制定發布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下稱指引),明確提出了科創屬性具體的3項常規指標和5項例外條款。
三項常規指標為“最近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6000萬元或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不低于5%”“支撐營業收入的發明專利不低于5項”“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或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
當企業同時滿足上述三項指標時,其科創板上市將被獲得進一步的支持和鼓勵,如果不滿足上述三項指標,但仍然可以只要在5項例外條款中符合一項即可認定具有科創屬性。
針對科創板嚴格的科技屬性定位,也有投行人士認為,符合定位的潛在上市資源正在越來越稀缺,而這種情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上市公司家數的擴張造成制約。
“如果把框架的標準做得過于嚴格,那么符合條件的公司會越來越少,其實很多好公司已經在主板、創業板上市了,新的科創公司不是特別多。”上海一家投行人士坦言,“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公司反而可能會去深交所上市。”
但有接近交易所人士稱,科創板的設立意義在于把握公司質量,突出科技創新能力,而并不單純地謀求做大板塊規模,而伴隨著創業板、精選層等改革的陸續推進以及更多IPO項目的釋放,投資者也將以更加理性的心態看待科創板的投資價值。
“科創板的改革意義不單在于做大,關鍵是要讓公司做強、做好、做精,真正的服務于企業科技創新,所以強調科創屬性仍然要成為科創板的重要定位。”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指出,“目前科創板一些公司的估值的確較高,但是隨著市場供給的常態化以及資金結構的變化,相信科創板的投資者也會更加理性。”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當科創板運行一段時間后,其科創屬性的標準也將隨著市場的實際情況動態進行合理的調整適應。
“其實這次的科創評價指標,是給了科創板一個更清晰、可量化的內涵,但這個指標也會隨著市場和發行人整體情況的變化進行調整。”一家中字頭券商分析師指出,“而且究竟什么才是科創,是使用科技手段生產,還是提供科技產品供應,抑或是成為科技產品的上游鏈條,這些可能不同人也會有不同的觀點,產業在不同階段更會有差異化的需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