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密集上市,資本市場重新認知紡織業
今日,又一家紡織相關企業上市,主營服裝智能物流系統的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科創板。這是2020年以來,第6家“敲鑼”的紡織企業。
4月15日,專注于紡織機械領域科技創新和精密制造的浙江越劍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7月8日,業內知名的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A股創業板上市發行。
8月12日,凱賽生物在科創板上市,成為與紡織相關的科創板第一股。
8月24日,創業板經歷了歷史性時刻,我國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的首批18家企業掛牌上市,其中紡織企業占了兩席,廣東蒙泰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金春無紡布股份有限公司,前者是國內丙綸長絲行業的龍頭企業,后者是國內水刺非織造布領軍企業。這既是企業發展的里程碑,更是行業與資本市場融合發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毫無疑問,紡織企業正在進入上市密集期。
并非只是傳統,紡織行業重塑形象
一直以來,紡織業的實際貢獻與社會認知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大部分人對紡織行業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規模化、傳統化的固有觀念中。“低附加值、勞動密集”等一些偏見和印象鎖定,已成為資本市場與行業之間的一道藩籬。企業在貸款融資、資本助力等方面存在著諸多被歧視的現象。
而在資本市場,紡織上市公司也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紡織行業IPO上市數量和募集資金規模均低于滬深兩市平均水平,截至2019年底滬深兩市176家主營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市值規模約13975.61億元,占滬深兩市A股總市值的2.05%;滬深股市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為150億元左右,紡織上市企業平均市值75億左右(相差一倍左右),遠低于紡織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規模比重。
事實上,中國紡織工業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絕大多數指標均已達到甚至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2019年,中國工程院通過對26類有代表性的制造業產業進行國際比較分析后得出,全國有5類產業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紡織產業位列其中。
當前,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每一步前行都背負著沉重的壓力,但這并沒有阻擋行業向“科技、時尚、綠色”轉型的步伐,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使得產業鏈各環節加快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變,酷特智能的C2M模式,實現了以規模化的方式制造個性化產品;萬事利利用AI技術能夠為全球每個人設計1萬條不重復的絲巾;伊芙麗通過數據與系統的集成,實現了商品全鏈路的數據化運營。還有無數的企業,都已經或者正在完成科技賦能傳統的華麗變身。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認知,其中尤以紡織為重。那些看似光鮮的金融操作與互聯網創新并不能彌補“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空缺。正是中國紡織業在疫情最艱難的時刻,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防護支撐,表現出了強大的能力與責任擔當,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認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中央領導對疫情中紡織業的評價是“作出重大貢獻,功不可沒”。
可以說,疫情使得行業的戰略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紡織行業無論是戰略高度還是長遠角度都在被重新定位。
世界百年大變局之下,中國紡織業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下力求展現更大作為、發揮更大作用,而實現這一作為就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在產業創新領域,資本在推動行業集約化發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資本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尤其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為行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機遇。
深交所表示,傳統行業中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自動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企業將得到大力支持。
資本市場的藩籬正在被打破,市場開始重新認識紡織業,產融結合的生態日趨良好。
十八羅漢首秀,上市紡企盡顯科技屬性
8月24日,深交所創業板注冊制下首批IPO登場, 18家上市企業代表著全新市場規則下新的里程碑到來,這18家企業被市場戲稱為十八羅漢。令行業振奮的是,作為紡織行業代表的蒙泰、金春與其他計算機通訊制造、專用設備制造,以及醫藥制造、生態保護領域的企業同臺亮相,彰顯紡織業科技屬性。
廣東蒙泰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是聚丙烯纖維,按產業分類,公司屬于“高性能纖維及制品”行業,其產品主要應用于工業濾布、工程土工布、汽車等領域。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公司開發了丙綸導電纖維正在逐漸進入新能源領域,PP/PET海島結構復合纖維在太陽能微電池和鋰電池隔膜等領域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正是由于其新材料的屬性,股票上市當日大漲了2倍。
新冠疫情的爆發,提升了產業用企業的內在價值。安徽金春無紡布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應用于衛生領域的水刺無紡布,還進入熱風和長絲超細纖維非織造布領域,而水刺、熱風和長絲超細纖維非織造工藝涉及流體力學、紡織工程學、紡織材料學、機械制造學、水處理技術等多項理論及應用學科。該領域具有技術密集的特點,未來發展前景被市場看好。
而于一個月前上市的青島酷特,更是受到了多方資本的青睞。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青島酷特成功地從傳統服裝制造企業轉型成為以C2M定制商業模式和大規模定制為核心的服裝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的智能制造企業,為中國紡織,乃至中國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樹立了典范。敏銳的資本早已看好酷特的前景,復星國際早在2015年就領投酷特,如今已經成為公司第一大機構股東。2017年8月,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以3000萬元從公司實控人處受讓了酷特智能1%的股權,為企業界和學術界所高度關注。
重點培育擬上市企業,產融合作出成果
紡企的接連成功上市令行業振奮人心,這背后也體現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紡織行業產融合作三年行動計劃》以來的階段性成果。上述企業都是歷年來被列入紡織行業重點培育擬上市企業名單的企業。
2018年,中國紡聯開始實施《紡織行業產融合作三年行動計劃》,兩年以來,已經建立了擬上市培育企業數據庫,每年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證監會、交易所等政府部門和單位推送《紡織行業重點培育擬上市企業名單》,與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緊密合作,加速搭建產融合作平臺。迄今為止,推薦名單中已有 7家企業成功上市,3家企業過會,9家企業在會。
疫情以來,中國紡聯與交易所緊密溝通,及時向交易所提供了在疫情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擬上市企業情況,得到高度關注和相關支持。據悉,在此次疫情中表現出色的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過會。
此外,主營再生有色滌綸短纖維產品的優彩環保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將于近期上市。
紡織企業產融合作,未來可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