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深入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監管重拳下又見反壟斷。
5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和發展,確定加強農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的措施。會議強調,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清理廢除歧視、妨礙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政策和法規。深入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依法查處具有優勢地位的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惡意補貼、低價傾銷等行為。
對惡意補貼、低價傾銷等行為的嚴控與查處,對于行業而言無異于“及時雨”。此前科技互聯網企業在發展初期的寬松成長空間下,價格戰“殺手锏”成為慣常手段,憑借高額補貼以“閃電戰”搶占市場份額乃至市場洗牌的行為時有發生。
同時,伴生壟斷所形成的,還有持續多年的“二選一”沉疴。“二選一其實最難受的不是平臺,而是品牌。”一位深耕電商領域多年的觀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夾在平臺中的品牌商壓力其實是最大的,品牌方可謂是夾縫中求生存。”
而近期多部委在反壟斷領域的動作,昭顯出監管層對反壟斷的決心。科技互聯網企業伴隨監管加強、規范發展,也將迎來新的變化。
反壟斷加強
今年可謂是反壟斷元年。隨著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正式實施,相關調查及處罰持續不斷。
4月10日,圍繞阿里巴巴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市場監管總局對其處以182.28億元罰款(對應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的4%)。4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等。
業內對于反壟斷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多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今年的監管態勢下,“反壟斷將是常態”已成為共識。
對于行業而言,相關監管舉措可謂是“及時雨”。在此輪監管風暴之前,為鼓勵互聯網經濟發展,監管層對新興產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態度。然而隨著互聯網巨頭的發展壯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遭遇擠出效應,互聯網巨頭帶來的負面效應日趨顯現。
例如,此前科技巨頭攻占社區團購“高地”時,不乏以價格戰的手段搶占市場。在大量平臺上,“1分錢一盒雞蛋”“9分錢一棵白菜”的現象比比皆是。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小微企業乃至個體商販在巨頭沖擊下毫無還手之力。
“互聯網人習慣了免費及投資人資本補貼占領市場,低于成本銷售,”前述業內觀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然而社區團購消滅的小商小販,許多都無法轉型,這幾千萬人的問題值得關切,因此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的監管非常必要。”
與此同時,利用低價占領市場,對于用戶側而言也未必是好事。“剛入場的巨頭,精力更多集中在價格側,品質端許多是交給供應商自行把控的,”有社區團購頭部企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道,“在這個過程中平臺管理能力的缺失,肯定會導致各種問題。”
壟斷所造成的另一個“沉疴”,是令品牌商痛苦不堪的“二選一”境況。此前,天貓與京東曾因“二選一”大打出手,天貓方面要求品牌商退出京東618活動,否則將嚴懲商家甚至停掉在天貓的所有流量。此外,包括美團與餓了么等也曾陷入“二選一”紛爭中。
“當前反壟斷的動作是及時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評論道,“濫用壟斷地位對于市場的傷害主要在于阻滯的市場公平競爭,企業利用行業中的支配地位,回避了市場競爭,逼迫小企業做出被動選擇,這會阻斷小企業擴張之路,妨礙了市場優勝劣汰,不利于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競爭格局生變
反壟斷重拳下,科技互聯網領域的競爭思路也在發生變化。
“未來技術競爭將替代模式競爭,成為未來科技互聯網領域競爭的重點。”盤和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
事實上,考慮到技術和版權在知識產權保護期內屬于合法的壟斷范疇,而模式創新很容易踏到紅線,顯然科技巨頭應當拓展應用場景,增加專利技術和IP版權的研發投入,以科技來獲得競爭優勢。
同時,考慮到當前疫情背景下數字化進程加速,對技術領域的投入,有望成為科技企業新一輪的競爭點。“監管對科技公司不公平競爭的規范以及對數據等要素使用的規范,有利于整個科技產業的內生創新。我們認為在監管政策的規范與引導下,科技巨頭在調整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將更多在SaaS、AIoT、產業互聯網等領域加大研發與投入。”中信證券研究部分析師表示。
與此同時,在反壟斷重壓之下,互聯網初創企業將有望獲得喘息。“(反壟斷)為互聯網初創企業的成長拓寬了道路,能夠促進新技術和新業態的產生。”盤和林指出,“對互聯網和科技產業投資來說,未來將更加注重科技屬性的投資,模式創新的投資將逐步弱化,且投資人會更加謹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