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文:紡服傳統產業在轉方式調結構中是包袱還是財富?
答案在于我們如何看待并運用傳統產業。當前,在轉方式調結構過程中,有的地方只看到傳統產業粗、重的一面,看不到傳統產業的有利條件,感到難以下手去轉去調,拖一日是一日,進而影響到整個經濟的轉型。
無疑,傳統產業面臨亟待升級的難題。來自山東省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在全省產業結構中,傳統重化工業占六成以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產業是山東經濟的重要支撐,為促進就業、增加收入、繁榮市場等作出巨大貢獻,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即使在現階段,其中的一些產業也是我省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產業。可以說,傳統產業仍是當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性產業,推動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必須大力發揮傳統產業的作用。同時也要看到,傳統產業多數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是轉方式調結構的著力所在,推動山東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必須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目標邁進。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僅有巨大空間,而且有很多“財富”可以利用。這是一組出人意料的對比數字。紡織服裝業可謂是“老牌”傳統產業,在人們眼中它的利潤似乎很低。但據學者研究,紡織服裝業在我國的工業增加值高達28%,而很前沿的IT產業,增加值卻僅有18%。原因何在?這是因為IT產業的核心技術并沒有掌握在我國生產者手中,我們引進的多數是產業鏈的低端環節,而我們經營有年的紡織服裝業,卻由于長期技術積累,掌握了相當的自主技術。
傳統的并不一定是落后的。傳統產業歷史悠久,產業基礎深厚,有一支從研發人員到技術工人的成熟隊伍,具備技術創新的堅實基礎。只要真正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瞄準先進適用技術,加大人力和資金投入,就一定能夠推動轉型升級。而且,傳統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在產業布局中樹大根深,影響面廣,一旦轉型成功,將帶動“一片”產業升級改造。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傳統產業也是寶貴的資源平臺。在今年的省科技獎勵大會上,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近年來憑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藥技術,東阿阿膠這家傳統中醫藥生產企業,正迅速向生物醫藥領域拓展,他們的高新技術產品并不是憑空拔地而起的,而恰恰是生長于傳統產業這片豐厚的土壤之上。
觀察企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高新技術產品和傳統產品往往具有很強的關聯性,而傳統產品堅實的產業基礎、優良的人力資源、良好的技術根基、成熟的商品市場,都為高新技術產品生長搭建起“巨人的肩膀”,讓后者獲得較高的發展平臺,而不必花費巨大成本從頭做起。這是傳統產品向高新技術產品邁進的有利條件,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富貴財富,善于發現、善于運用將產生巨大的效益。所以,換個視角看問題,傳統產業不但不是轉型升級的包袱,也可能會成為轉型升級的巨大財富。對這一點,一定要充分認識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