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改革最大阻力是既得利益格局
中國需要一次新的觀念變革,現在是新觀念形成的時刻。我剛才在座位上看到人民日報的評論,叫“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為什么這么說?中國可能又到了一個檻,現在人們喜歡用樂觀贊美的語言講過去20年的變化,但我覺得不能否認,現在的社會氛圍和20年前有非常大的差別。年紀較大的人現在可以回想起來,1980年代時,整個社會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但今天,社會已經讓人覺得沉悶。整個社會氛圍、社會氣質,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2011年年底,很多活動在總結過去的一年,有主持人問我,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過去的一年?我仔細想了一個詞,叫做“醞釀”。好的東西在醞釀,壞的東西也在醞釀,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醞釀一個共識。
這個共識是什么?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應該認識到:得變革,不改革不行。中國現在遇到的是一個什么檻?現在社會上講得最多的是中等收入陷阱。這是很多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人總結歷史經驗,說只有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順利跨過了這個檻,成為發達國家。有相當一部分國家都沒有走過來,仍然是中等收入國家。
我對這個解釋有些不同的看法。2012年1月8日,我們發布了一個研究報告,討論怎樣面對當下的困境,報告最核心的觀念是,現在面臨的不是中等收入陷阱(可能也有這樣的因素),而是轉型陷阱。
中國和很多國家在體制上有很大差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在改革中獲得巨大利益的集團,不想再往前走,要求就停在這兒,他們正在把一些體制性的因素定型。過去把這種狀態當作過渡性的改革,但現在有一種很明顯的力量要求把這個權力與利益格局定型下來。
所以,提出轉型陷阱這一問題,我感覺意義非常重大。1990年代初,鄧小平南方講話,當時中國面臨一個根本抉擇,是向前走還是向后走?丁學良教授講,鄧小平有魄力,推動歷史往前走,但我覺得現在面臨的情況比那時要復雜。
今天的中國可能有三種選擇,一是往前走,一是往后退,一是就在這個地方別動,維持現狀。從目前來說,維持現狀是一個主導性的力量。這是中國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
如果了解這一點,就可以明確,在轉型陷阱中,進一步深化改革阻力在什么地方。一方面,當然是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前一段時間有領導講,現在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格局。如果說二三十年前最大的改革阻力是意識形態,現在已經不是了。
另外一個阻力就是改革共識的破裂。我經常參加一些關于改革的會議,我感覺到一種氣氛,參加者至少在呼喚改革。但在社會中,甚至有些老百姓一提改革就心驚肉跳,因為一改不是這個地方要吃虧就是那個地方要吃虧。這才是改革的真正阻力。
這是現在中國改革一個很重要的危機?,F在不是改不改革的問題,需要從一種誤區中走出來。有人認為:雖說意識形態的阻力沒原來那么大,但意識形態的框架仍然存在。但重點不在這里,重點是如何重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改革新共識。在2005年討論改革時,我說,不改革是死路一條。但如果沒有對過去三十年改革的反思,也會走出很多問題。改革再出發,起點在什么地方?就是要有改革的新目標,新共識,新共識就是要有公平正義。
現在,公平正義是凝聚改革開放的核心理念。無論把改革提到多高,如果沒有普通民眾對改革的認同,改革是不成功的。而能獲得這種認同的最基本條件就是公平正義。
三十年里,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三十年前還很容易改變財富格局,現在很難變了。社會在定型,如果不能用公平正義打破日益定型的利益格局,改革新共識很難建立。
另外,也只有公平正義才能為社會奠定更穩固的基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這個社會也越來越脆弱。
問題在哪?我覺得,社會需要精神基礎,需要一個公認的價值。上上下下都要有這樣的共識,而這就需要把社會建立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也只有重建公平正義這種共識,才能實現全面發展,提升人們幸福感,使人民生活得更好。
廣東是中國最早提出要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省份,這兩年做了大量工作。人民的幸福感來自什么地方?有一條主線,就是公平正義。既涉及民生改善,也涉及到體制改革。起碼,人們遇到了不公的事情,有說理的地方。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變革分不開,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今天存在的諸多問題,是因為這些年的變革不徹底。我們需要更徹底的改革舉措,以跳出轉型陷阱,重建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